冬去春来,时光流转,靠山村这个小小的山村外面看起来和其他村子一样,内里却大变了模样,宋老四收菜让勤快的人家多赚了三五个铜子,二茬稻让勤快的人家多收了三五斗,春芽带回来的种子让餐桌多了三五个花样······这一切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棉花,去年秋天春芽收了不少棉花,全家包括二春一家子都做了新棉袄,柔软蓬松厚实。
春芽的棉株都种在后院,一开始也没人在意,真正引人注目的是秋收后。棉株从九月份开始爆花,一直爆到十月份,前后有小一个月的时间。一开始只是春芽带着二春媳妇采摘,后来因为一场秋雨打湿了不少,雪白的棉花在枝头团城一团,春芽担心发霉不得已赶着将棉株全拔了回来,在村里找了几个妇人坐在廊下里摘棉花。
宋大伯娘手被划了好几下说:“这棉花这样的软,棉枝棉壳却硬得很,也划手得很。”宋大伯娘手背划破了几道小口子,摘得越发小心。
二春媳妇放下一株面杆说道:“这棉花这样的白,叶子却又枯又黑,沾上棉花就脱不掉,烦人得很。”这一次棉株拔得急,枝叶连在了一起,棉花上面沾满了黑色的枯叶,再加上早半晌淋了雨,棉朵也有些湿,越发地难摘。
春芽等人一只收拾了两日,来帮工的人不知道这是什么,只觉得摸起来轻柔舒适。春芽只说这东西可以做袄子穿。众人摸着都觉得好。只是棉籽难脱。
村长知道春芽种了许多棉花,吃是吃不得的,如今收成了也特意来看,还要了一小把拿去县衙。过了几天村长来说:“这是做衣裳的好料子,细棉布就是用这个做的。”
靠山村的人不会纺织,自己平日里转一点线头来用,只是用块木头绑住线头掉起来旋转,这线缠了上去也是粗的粗细的细,自家不挑剔随便用罢了。精细一点如宋大伯娘会买一块纺锤,中间吊了线,纺锤两头均匀,手感好的妇人捻出来的线又细又匀。不少人拿了麻来与宋大伯娘换麻线,如今宋大伯娘捻棉线也是根根均匀。
靠山村人织不了布,又只有春芽一家种了棉花也没有行商下来收。棉花里面还有极其难脱的棉籽,一时也没人来要种子。
春芽那一百多株棉花全靠人手一粒粒将种子扯脱出来,最后不要说帮工的,就是二春青土几个也觉得手指头扯得泛红,人人觉得麻烦得不得了。好不容易将棉籽全部摘下来,天总算放晴了,一朵朵棉花拉扯的轻薄如一团云晒干了。
春芽有拿出一匹青花细稠,与二春媳妇三春媳妇一人做了一件袄子,二春媳妇知道棉袄暖和收了起来,三春媳妇当即就试穿起来,不一会热出一身细汗,直说这是好东西。旁边跟着一起干了几天活的妇人这才改了主意,纷纷向春芽要起棉籽来。
“这样暖和的袄子可是从来没有见过的。”宋大伯娘知道春芽早两年就种棉花了,还帮她扯过好几团线。
“春芽这个难种不?”问话的妇人虽然也想要棉花,可是专门费一亩地来种还是舍不得的,没得穿总有稻草芦苇花可用,没得吃难道能喝西北风么?
“不难,这棉花一开始长得慢。”春芽也不推脱将种植棉花的技巧与大伙说了:“一开始种密一点也没关系,像小油菜似的,等长大了移栽就好。我在种在后院,底下不影响种菜。就是绵杆档太阳,明年种麦地里。”
“这还能和麦苗一起种?不是说档太阳吗?”三春媳妇一直静悄悄听着,听到这里才疑惑地问道。
“麦苗刚种下去不影响什么,只要种地稀疏一点,连麦苗都不需要补,棉花十月份就全部收了,这绵杆烧火比稻草好多了。”春芽点点头说道:“只是这棉花要打头,种下去等开花的时候要把头打掉一些,要不然杆子疯长,棉桃会结得少。”
套种,这在靠山村还没有过,只是春芽说能种,相信她的人还不少,今年五月份不少人来跟着春芽学种棉花。宋阿爷还教会他们用竹子也好稻草也好,做出来拳头大的小窝,一个里面放一个棉籽,既不占地方,移栽的时候也不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