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你们试试。”宋阿爷让两个孙子摇了摇木头片,确认稳固才将放到一边的磨刀石放到中间卡主,把磨刀石卡主左右晃了晃确保稳固才道:“这磨刀石一定要装稳固了,要是不稳手一滑,不是划伤手就会割了腿,千万大意不得。每年总是有人磨刀时割到手,就是磨刀石不稳。”
宋阿爷说罢让柱子端了一盆水来讲镰刀放进去,又拿来一个浅口宽盘子出来,盛了一盘子水放到一边的小凳子上:“这磨刀要水,要慢慢加,用个碗就好,就是碗得放远点,别磕到碰到,回头刀还没磨,碗先给砸碎了。磨刀要得就是一个细一个慢,急不来。”
宋阿爷在条凳上跨坐下,一手拿了湿透的镰刀按住两边开始来回用力地磨:“这镰刀前些日子才用过,没有上锈,镰刀上带点水就够了,先磨边。”
磨了一会才伸手拿了水碗把磨刀石淋上水:“刚开始要多倒点水,等石头润透了才好,这个时候要磨刃,不能像刚才那样使劲磨,得悠着点,要不然刀刃会起豁口。”
宋阿爷放下碗:“柱子家镰刀用得勤,刃短,要好好磨。”宋阿爷说着拿起柱子刚从三春家里拿来的镰刀并到一起给两个孙子看:“你们瞧,这刃口短而薄才利。要是刃口开长了,碰到硬石子什么的就会崩起豁口,这样子伤镰刀。”
宋阿爷放下三春的镰刀,再次将镰刀放到磨刀石上,这一次微微抬起一边,宋阿爷放慢了动作让两个孙子看:“现在要顺这一个力道磨,斜向上,一点一点地加力气。”
轻微的摩擦声响起,宋阿爷一边磨着一边抬起刀口看了两眼,“也不能使牛力磨,要看着刀口不仅要锋利还要平缓。”
宋阿爷说着用指头指了其中厚薄不一的地方,又用手指在碗里沾了水在磨刀石上滴了几滴水:“这里要非常慢地磨,水也不用多,顺着刀口的方向使力。不能平磨,要斜着些,这样才容易磨出出刀刃,有刀刃才够锋利。”
宋阿爷边磨边教,很快一把镰刀磨好了。
“好了,这次换你们来,二春先来,柱子看着。”宋阿爷看着二春从盆里拿出一把镰刀斜放着就要开始磨,连忙拦住:“一开始要大磨,来回打磨,不要斜,平整一些,对。”宋阿爷轻轻纠正二春的动作。等到镰刀需要细磨的时候宋阿爷还是把镰刀接了过去再次演示了一番:“细磨要缓要斜,控制着一条边。”
等到柱子磨的时候还不如二春呢,宋阿爷无奈拿过柱子手里的镰刀说:“柱子你多看着点,不要急。”
最终二春磨了三个半把镰刀,剩下的全部是宋阿爷磨好的:“等过些日子二春家里收稻子再磨,多磨几回就会了。”宋阿爷也没想着一天就能教会他们。刚磨好的镰刀刀口锃亮,衬着乌黑的刀身,寒光闪闪。
宋阿爷让柱子将磨好的镰刀收好:“柱子不要一把抱起来,刀口并着刀口,刚磨完刃口薄,你这样一撞就能崩一个口子。”
宋阿爷看着柱子将镰刀歪着放到框里才问:“竹筐够不够?”
“够的,”桂枝端了茶水出来,“现在地里水多,我多备了几个框。”
第二天二春夫妻俩春芽柱子和三春都下地割稻子去了,稻田里多少还积着水,没办法齐根儿一把割下去。二春几个背着竹筐,将稻杆儿上半截稻穗下面一点儿割掉,割一把放一把在身后背着的框里,一会割满一筐再换上新框。
村长也来看宋家收稻子:“怎么这个割法?”背着框倒是几乎不用弯腰了,只是稻田里留下大半截稻茬,这样速度就比一镰刀下去割一大片要慢上许多。
“地里湿,放不住。”宋阿爷将框里的稻穗倒进牛车里,又将空框放到田头,宋阿爷指着黑乎乎的烂泥地:“田里水还不少呢。”
村长走下田埂:“这些稻茬怎么办?”
宋阿爷看了看村子里还青着的稻田:“先放着,等村里稻子收好,一把火烧了肥田。”
村长走回牛车拎起稻穗查看:“谷子看起来不错,回头等我称过了再入仓。”
“知道,我也要好好称一下看看究竟这法子行不行。”宋阿爷点头道,“这样岔开来也好,晒场足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