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长姐 > 第27章 二茬稻(下)

第27章 二茬稻(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宋老根赶着宋老大家的牛车将稻谷拉到晒场,青土拿着绑了布条的小竹竿儿帮着看场子。宋阿奶帮着桂枝做饭。两家人整整割了两天,所有人脸庞晒得黑红黑红的,春芽和柱子的脸上都是细小的伤口,心疼的宋阿奶扯了好多艾草天天煮了艾草水给他们擦洗。

柱子洗完澡出来抱怨道:“我以为就麦芒扎人,这稻子也扎人得很。”

“这才哪到哪呢,春上你都没割麦子,哪里知道麦芒的厉害。”春芽不赞同道,“割稻子比割麦子好多了。”春芽抬起衣袖,衣服还是完好的,“割麦子啊,这袖口全是洞。”

其他人笑柱子刚刚开始就抱怨扎,以后可怎么办。

宋阿奶护着柱子说道:“小孩子皮子嫩,过几年就好了。”

桂枝拿了香油给春芽柱子晒伤的胳膊脸上细细的涂着,涂完让他们坐竹床上休息:“先躺躺,等没那么油了再进房间睡。”桂枝说着在院子里点了两根蒲条驱蚊子。

稻子放到晒场,宋阿爷看了看天色,对守夜的宋老根说:“把稻子盖起来吧,夜里怕是要下雨。”

宋大伯和宋老根一起将家里的油布毡子铺上,上面又盖了两层草帘子,好在大家割的都是稻穗儿,不占地方,很快就收拾好了。

宋阿奶听到要下雨,看了一眼宋老根转头对着宋老大说:“老大,你辛苦一点,根子淋不得雨。”

“阿娘,我知道,我带着大春守夜,不要根子去。”宋老大说着捡起框和镰刀带着大春走了。

好在夜里雨只是下了小半夜,雨点也不大,第二天太阳照常出来了,掀开草帘子,稻穗几乎没有沾上雨水。

晒场淋了雨,地面都湿了,要重新压场。宋大伯拉了牛拖着石碾子重新压场,日头渐渐高了,昨夜的一场雨让今天的天空特别蓝,一丝云彩也没有,太阳很快晒干了地面。

宋老根拿着铁锹抖落着泥巴,晒场愈发地平整了。宋大伯脖子里挂着条毛巾将牛牵到一边说:“差不多了,再晒半个小时地面就干透了。”

桂枝送水过来,提了一竹筒糖盐水递给宋大伯才道:“下半晌碾场还要用牛,我们家还是要买头牛才好。”

宋老根停下来看看桂枝的肚子说:“家里钱刚够买牛的,你怀的是双胞胎,不能不留点钱应急。秋收之后我再去好好做几天工再说。”

“这些你别急,就这么几亩稻子,这头牛还顶得上用。”宋大伯放下竹筒,拿毛巾擦汗:“这早稻可真早啊,别人家刚抽穗呢。我跟村长说了,借他家的牛使一使。”

因着桂枝肚子见大,也是宋大伯家就两亩早稻,宋大伯还是帮着宋老根碾场脱粒扬场,没让桂枝怎么操心就把稻子收好了。宋老根家的稻子刚收进库,老天爷又下了一场大雨。雨停了才发现刚割完稻子的稻茬上面又长出了新芽。

十多天过后,新芽上面竟然抽了穗,细小的稻花也有,宋阿爷宋大伯和春芽围在田头商量着,稻茬先放着,看看长成什么样,就算不长稻谷,长多点稻草烧成灰也是肥田的好东西。

刚刚收完早稻下了几场雨,等雨停了大家开始割稻的时候,春芽的早稻上面竟然有了稻谷,连村长也过来看稀奇,稻谷很小也很细密。

宋阿爷掐了一根,用指头碾开稻壳,里面有青白色的稻仁,宋家人面面相觑:“这是又长了一茬稻子?”

“爹,你看看能不能再收一茬?”宋大伯问道。

“我看长得挺快,”春芽摸了摸稻穗,“就是谷子不多。”

“还没到种麦的时候,”宋大伯看着嫩绿整齐的新苗,“这地原本也是空着,不如看看长成什么样。”

“就这么办!”宋阿爷拍板:“趁着地里有水,你们再追点肥。”

村长站在这几亩田面前,其他地里的稻谷已经是金黄一片,等待采收。这早已收割完的稻茬反而反了青,又长出新苗来,整个村子里的人都跑出来看稀奇。

就这样等到村里其他人家开始收稻子的时候,那几亩早就完成收割的稻田再一次悄悄地灌浆了,浅绿色的稻谷像一面面小旗子,衬着旁边空荡荡的稻田。村里的老人时常和宋阿爷一起来看新鲜,村长更是一天不拉的看这“二茬稻”能不能有收成。

等村子里完成秋收纳粮之后,春芽和宋大伯家的“二茬稻”长得越来越好了。眼见入了九月,秋雨一阵一阵地,单衣换了夹衣,靠山村的人开始耕田种麦子了再晚麦子发不了芽要耽搁下一季收成。

宋阿爷天天来地里看:“这天气转凉了,稻谷不怎么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