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长姐 > 第25章 走亲戚(下)

第25章 走亲戚(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宋老四带着宋大伯牵着牛车拐到后巷又转过两户人家,来到一个两进的院子,门口大门上“宋宅”两个大字,门旁立着块膝盖高的湖山石,青白色,瞧着温润可爱。

宋宅第一进正房三间,没有厢房,只得一个大院子,左右两片宽阔的长廊,院子里空荡荡的铺着青石板,太阳照得青石板发烫,微微反着青光。

门边一个门房一个牲口房,宋大伯叫孩子们下来,宋老四卸了门槛让牛车进屋,院子就是纳粮的时候村民们堆粮食的地方,绕着院墙修了长廊。村民提前一两日把粮食运来,看粮食的人或是门房用凳子随便铺个床或是直接在廊下铺了草甸子囫囵将就一晚。宋老四还将左边的长廊拓宽,又让宋阿爷编了几挂竹席子,有人在廊下睡觉就挂上,要想多舒服是没可能,但是纳粮的时候气温尚可,有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地方足够了。

第二进院子正房同样三间,左右厢房各两间,第一进正房住着宋老四夫妻,第二进原本春花春蕊姐妹,春花月前已经嫁去了府城,春蕊一个人在家正无聊得很。宋大伯一行人到了门口,春蕊就听到声音跑了出来。

春蕊出来给宋大伯问好,然后拉了春苗进屋:“你跟我一起住。”

宋老四指着东厢两间屋子,“小子们都睡这边,赶紧把东西放好,中午去林家铺子吃小炒。”

等孩子们放好行囊,宋老四带着一群人走去宋盐菜,叫上宋四婶春芽一起去了林家铺子。

宋大伯送了孩子们吃过晌午饭等日头西晒一点就独自赶着牛车回去了,留下一帮七八十来岁的毛小子给宋老四。

第二天一早宋四叔去买了两屉酱肉包子回来,足有二十个;宋四婶煮了一大锅粥,配着盐菜全部吃光光。宋四叔看着明显没吃饱的侄子侄孙,拍手扶额:“我又忘了他们有多能吃!”

宋四婶将家里的糖油果子各色点心全部拎了出来,总算将这一帮半大小子糊弄饱了。吃完朝食,宋四婶赶忙去宋盐菜开铺子,宋四叔带着柱子一行在县城里又吃又逛,玩得不亦乐乎。

城南的铺子花样多,油纸伞,木陀螺,大刀长枪,全是半大小子眼红心热的玩意。青山挑了一柄木刀,青石挑了陀螺,青土看着柱子,最后两人都挑了一柄大刀,宋四叔给春芽两姐妹买了两把紫色的油纸伞,上面还画着鹅黄的迎春花儿,颜色特别鲜亮。

孩子们拿着大刀在路边就比划起来,宋老四看见了说:“东西收好的,晚上带你们去韩家班看戏去。”

韩家班是常驻青山县的武戏班子,里面不是武生就是老生,一个个阳刚威猛,青山县城包括周边总是喜欢请韩家班。韩家班的武生听说十八般兵器样样拿得起放得下,最出名的还数大刀。韩家班个个会舞大刀,还是双刀,每天演出必有经典的《双刀会》和《单刀会》。

《双刀会》一人双刀舞起来整个戏台上只见刀光闪烁,几乎不见人影,这是戏台下还会喝彩声不断,等到过一会再出一人双刀,在戏台上你来我往,刀刀相碰哗哗作响,看得人无不眼热心跳、张口咋舌、目瞪口呆、心情激荡。《单刀会》是一人宽刀一人长枪,戏台上刀劈枪挑、横档竖刺、刀来枪往、腾挪抵挡,戏台下看客无不握紧拳头,紧跟着左躲右避,仿佛这刀朝着自个面庞劈来,这枪冲着自己胸膛刺来,一时只听得台上喘气声呼呼作响,台下看戏人紧张得屏住呼吸安静如鸡。

男孩子们逛街看戏好不快活,春芽带着春苗或是在家里陪着春蕊玩耍,或是去宋盐菜陪着宋四婶聊天看铺子。宋四婶看到侄女女儿们过来,去旁边的点心铺子叫两盘点心,后院再烧一壶茶,娘们几个又吃又玩。

春花嫁出去家里只有春蕊一个,平日里不是跟着爹娘看铺子就是一个人在家,春芽春苗来了,春蕊将梳妆匣子搬出来,去主卧拿了宋四婶的梳妆匣子,描眉画眼在屋子里扮家家。

宋四婶知道了还给她们买了绢花和人偶,三个女孩儿一个穿了宋四婶颜色老深的大褂扮演挑剔的婆婆,一个扮演受气的小媳妇,一个扮演不受待见的小孙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