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亲王看着博王后,又看向她身后站立的十名少女,淡淡一笑,拱了拱手,转身归座。
十位女郎站在后面,半是羞涩半是好奇,静静看着这一幕。
“你们也坐罢。”落座后,博王后向博彤十人笑道。
于是在宫人的带领下,十位女郎一一入座。因博彤是王后堂妹,自然坐在了右手第一位,余下依次排列。
桌案上已经摆好了碗碟,碗碟都是花瓣纹样,第一道菜品已经上来,作成了鲜花的模样,颜色细腻,栩栩如生。
也许是这菜品做得太过好看,叫人见之心喜,好几位女郎道谢落座之后,眼睛一直看着,不敢抬头。
博王后坐在上位,看见如此情形,与唐太妃相视一笑。
“诸位小娘子,都来拜见太妃及亲王罢。”博王后笑道。
众人于是听命起身,一齐行了一礼:“拜见太妃,拜见庆亲王。”
娇声嫩语,莺啼婉转,弱质芊芊,随风拂柳。
庆亲王目光平静,起身代母亲回了一礼:“诸位请坐。”
嗓音清越而冷冽。
可以说,除博彤外,其余人今天都是第一次见到庆亲王。行礼时,许多目光飞快地看了一眼,又立即垂了下来。
------庆亲王不愧是天潢贵胄,相貌,风姿,仪态,无不令人心折。
胡小娘子忍不住看向坐在首位的博彤,尽管看不真切,但她仍然知道,博彤必定从容淡定,志在必得。
****
唐太妃看向坐在右手首位的博彤,向博王后道:“我还是第一次见到王后的妹妹。”
博王后闻言笑看向博彤:“我这妹妹从小长在赭石城,平日入宫也少,老太妃没见过实属正常。”
博彤微微笑着。
“倒是个腼腆的孩子。”唐太妃笑道。
腼腆?博王后闻言笑着看了妹妹一眼,正要开口,庆亲王忽然说:“阿姨不知,去年千秋节上,博小娘子曾当众拒绝曹国大王子的求婚。”
博彤拒婚这件事,在座之人多少都有所耳闻,博王后与庆亲王更是亲历现场。博王后的笑淡了下来,博彤看向庆亲王,没有说话。
“这件事我倒是第一回听说。”唐太妃有些惊讶,笑向博王后道,“看来,博小娘子腼腆归腼腆,却是极有主见的人。”
博王后点头赞同:“我这妹妹,向来果决有主见。”
今日宴会主角虽是庆亲王与博彤等十位女郎,但为免冷场,博王后还是命人准备了歌舞。一番闲聊后,歌舞上场。博王后坐在上首,偶尔举杯敬唐太妃,又向女郎们举杯共饮。在舞姬旋转的腰肢间,庆亲王自斟自饮,神色淡然。
胡小娘子看着歌舞,一双眼睛却时不时看向庆亲王。博彤的出现,固然叫人妒恨,叫人无望,可宴会开始至今,庆亲王冷淡的态度,又叫人生起一种希望来:或许,庆亲王并非浅薄之人呢?
这种可能性叫人陡然升起一种斗志来:或许可以搏一搏,争一争。只是,若贸然争先,抢了博彤的风头,是否会令王后不喜?
就在胡小娘子犹豫之时,歌舞间隙,舞姬们刚刚退下,一位蔡小娘子端着酒盅站了起来,笑意盈盈:“臣女蔡良意今日得以宫中赴宴,实在三生有幸,在此恭祝王后娘娘华仪千秋,懋德长春。”
博王后微笑举杯。
蔡小娘子随即又斟满一杯,向唐太妃祝道:“臣女蔡良意恭祝太妃喜乐康健,吉祥如意。”
唐太妃笑着饮下了杯中酒。
蔡小娘子再度满杯,看向庆亲王时,神情里终于带上了一抹羞涩:“臣女蔡良意,恭祝王爷万事顺遂,如意吉祥。”
庆亲王微微颔首,一饮而下。
蔡小娘子坐下了。博王后满意地看着她,遇事敢为人先,不论何时,都是值得夸赞的品质。
“蔡小娘子落落大方,令人赞赏。来人,有赏。”
随着王后的话音,一名宫人捧着一个填金漆盘,漆盘上托着一枚白玉玉佩,送到了蔡小娘子的桌上。
蔡小娘子笑意盈盈,起身行了一礼,恭敬道:“谢娘娘赏赐。”
王后的赞赏与赏赐,让各位女郎彻底定下了心。蔡小娘子坐下后,坐在博彤旁边的女郎起身,向王后行了一礼:“臣女虢璃,素习剑舞,今日斗胆,请娘娘允许,献舞一曲。”
博王后笑向唐太妃道:“倒少见小娘子习剑舞。”
唐太妃点头赞同:“确实少见。今日托娘娘的福,有幸一见。”
博王后于是笑看向虢璃:“那就请虢小娘子为我们献舞一曲。”
宫人送上一柄未开刃的长剑,虢璃站在场中,持剑而立,悠扬的乐曲声忽然一变,铿锵之声顿起,虢小娘子神色为之一正,她踩着鼓声,翩然送出了长剑。
一曲舞罢,随着最后一声金玉之音,虢小娘子收剑归位。
博王后大为赞赏:“翩若惊鸿,矫若游龙,虢小娘子不愧为将门之后!来人,有赏!”
虢小娘子呼吸中还带着急促:“谢娘娘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