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歌舞繁华 > 第11章 皇子的成长日记(7)

第11章 皇子的成长日记(7)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虽然羽靖找羽泽讨要了还是没有吃到,但养了两年,这些牦牛下崽后还是给羽靖吃了一回。

只不过,羽靖这次也不是吃独食,而是因为楚国出兵帮扎西次仁夺下皇位,对方实现诺言,让国书有效化而举办的宴会。

同时,又通过这几年,大臣们发现羽泽还真的没法再生了,这么多年,羽靖都快八岁了还没有第二个孩子,那就直接站就行了。不过,冯家和戚家运气最好,也最被其他人捧着,只因为由于冯烨和戚辙一直在给羽靖当伴读,甚至好几次被留宿永福省。

在这个已经可以算是天下太平的时候,已经空出手来的羽泽又干出了一件令天下震惊的的事情:

【朕观天下之象,事有阴阳,治道需衡。今佛教之盛,逾于常理。

寺庙众多,占膏腴之地,僧侣广聚,耗天下之财。诸多僧尼,不事生产,闲于寺庵,且有寺院隐庇人口,收纳奸邪,僧伽之数日增,而劳力于田亩者日减。

佛法玄虚,惑乱民众心智,令百姓寄望于来生福报,而非致力于今生之勤勉。民间舍财供佛,竞相奢靡,致使财用空乏于不当之所。

今朕决意整饬此风,令各地官府限制寺院扩建,不得新批寺院建地。沙弥戒尼,若无故游手好闲者,强令还俗。各地佛寺,僧众限额之外者皆令还于俗世劳作。若有寺院抗旨不遵,或私自庇奸藏恶,官府可据律严惩。

望朕之百姓,归心于勤俭务实之正道,兴农桑,旺工商,以壮我朝之根基。

君无戏言,此令即行!

钦此。】

正如杜牧的《江南春》中所言: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整个大楚从南北朝手中夺下江山后才发现,天下寺庙竟然高达七百多座,而光建康一带的这么点土地就有三百多,将近四百座佛寺!

一座佛寺算他一百人口的话,光和尚就占去了7万多,将近8万人口,四舍五入一下就是十万了,这对于朝廷而言,是多少劳役、税收的损失!

如果真要选择一个扶持的信仰,羽泽宁可选择道教。

相比于佛教,自古以来就有不少道士出身的名士。

从正史来看,例如:道商祖师的范蠡,吳越功臣,同时也是道家高人,又被人奉为财神;被认为是张天师的祖师的张良,同时也是大汉的开国功臣;外科鼻祖的华佗,也是道家方士;王羲之、王献之、祖冲之,因为字都带之,被认为是天师道出身的名士;出山道士魏征,大唐流芳百世的宰相,又被认为是地府四大判官之一——赏善司的主判,俗称魏判官;药王孙思邈,众所周知的方士;元代画家黄公望,曾任中台察院掾吏,是全真教的得道高人,杭州西湖的霁虹桥旁边还有他的故居。

而这些大多都是耳熟能详的文士,要说武将,道教出身又武功卓著的,在近代也有那么一位:

1937年,当抗日战争爆发,其它宗教纷纷闭门谢客时,道门弟子却群情激愤,而其中师从武当的贺炳炎道长立下无数汗马功劳,作为现代解放后的中国的开国上将,也是唯一一个被毛主席特批,不用敬礼的军人。

再往前追溯,最为出名的就是为了反抗腐朽朝廷的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

除了这些列举出来的,民间故事中也有不少道教出身的军师形象,而如果出现和尚干政的话,那么多半就是一个祸乱朝政的妖僧了。

可见,盛世拜佛陀,乱世道士出这话不是没道理的。

因此,出于对这些不事生产,只会在太平盛世诓骗百姓钱财的和尚的厌恶,羽泽在没有经过朝议的情况下就发了这道旨意,向天下宣布自己要灭佛的决心!

虽然下旨容易,但不出所料的,这事情一出,和尚找到世家,世家求到京官,京官死谏皇帝,一环扣一环。

圣旨是散朝后发的,京官是吃了午饭才聚集到皇帝寝宫的显阳殿门口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