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半个月,羽靖实在受不了老夫子每天的念叨,只能磕磕碰碰的把《千字文》背完。
虽然老夫子满意了,但羽靖却在心里把周兴嗣骂了无数遍,骂完A面骂B面那种。
只不过,至少当天就开始讲起了《蒙求》。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正在讲书的老夫子读完了其中引用《孟子·离娄上》中关于对舜帝评价而写的文章,只不过,这一段自古以来就有着较大的争议,自己讲的口干舌燥,而羽靖却睡得香甜……
嘭!
忍无可忍的老夫子一拍桌子“殿下!你来讲一下这是什么意思?!”
“嗯?”
被响声惊醒的羽靖左顾右看,一脸茫然“怎么了?”
冯烨一看,心中警觉‘不好!’
前几天,由于羽靖的不努力,现在老夫子已经不打羽靖,而是改为让冯烨或者戚辙代为受过。也正是因此,年纪还小,更重义气的羽靖开始努力背书,终于将《千字文》背了下来。
只不过,现在似乎又要因为不好好听讲而让冯烨他们受罚了……
“夫子。”
冯烨赶紧起身作揖,主动请缨“殿下还不曾学过那么多东西,不如让学生来替殿下回答?”
“行!那就你来讲讲看!”
因为有这么维护羽靖的人,夫子又是高兴又是可惜,语气中竟有几分复杂的感觉。
“学生失礼了。”
因为老夫子刚刚讲解中是颇为偏向赵岐的《孟子章句》,冯烨既然要讲,就只能先给他提个醒。
见老夫子点点头,觉得是收到自己示意后,冯烨便开口道“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这话的意思是:不孝的表现有三种,其中没有后德最为不可取。舜帝没有和父母商量就娶了娥皇女英,这是没有后德的表现。但是,孟子认为的君子是具有“内圣外王”之修为。因此,对于君子而言,舜帝虽然没有和父母商量,但其实跟告诉过他们没有两样。
学生认为,这才是孟子的意思。
孟子被称为子,则说明他的君子修养,因此不会在评价中加入个人喜好才对。
而赵岐所谓的:不娶无子,绝先祖祀。是认为舜帝为了子嗣而娶了娥皇女英,也就是为了生而娶,为了生而生。
这般行为,和禽兽有什么区别?”
说到这里,冯烨看了一眼老夫子,发现他的脸上并无什么喜怒的神色,反而显露出在思考的样子,便继续道“而且,借用《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个故事中的一句话: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夫子可明白赵岐在注解的时候,添加了多少个人的主观意见?
人之所以区别于禽兽牲畜,是因为人有思想、懂喜恶、知利害。所以,豪门贵族因为家族、氏族的存续而必须由父母定下正妻,但这只是因利所使,而非后德。”
“没错。”
老夫子点点头肯定了冯烨的说法,但还是告诫一番“不过,年轻人气盛,有些话这里可说得,外面却不可说。”
“谢夫子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