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当即派人前去赈灾,全国粮食运往并州。
陈从玉还记得那日,灾情上报到朝廷,萧显在大殿上问谁能担此任,满朝文武竟无一人敢言。
直到一个毛头小子站出来,是和沈赋同年的进士,那年状元,清瘦的脊背微微下弯,响亮地声音响彻大殿。
“臣愿前往。”
他官职不高,但事已至此,萧显还是高兴地抬了职位,把他连带粮食人马送到了那个麻烦地。
但紧接着,更麻烦的来了。
并州临川县令救助百姓时,突被山上滑落的雪块掩埋,以身殉国,按理说天灾人祸,埋在雪里的也不少,何故这县令要多余提一嘴。
原来此人在当地极受百姓爱戴,他死后尸骨无踪,妻儿无处可去求助知府被拒,冻死街头,一时间群情激奋,再加上百姓死伤惨重,朝廷救助迟缓,部分地区发起了民变。
虽然规模很小,很快镇压下来。
但消息传回京城,还是让人战栗不已。
陈从玉颤抖着放下纸笔,听完青枝的报告,望着窗外落满雪的竹丛沉默。
没想到当日在临川县令竟一语成谶,横跨一年之久,应兆到如今。
他很快收拾好情绪,看着皱着眉头看他的青枝道:“请长公主酒楼一叙。”
如果他所料不错,萧映要反了。
*
萧南昭也没想到会突发雪灾,打乱了所有计划,并州灾情最为严重混乱,据她所知有不少人浑水摸鱼往京城这里来。
“萧映一定会寻找时机出手,这京城要大乱了。”萧南昭道:“只是望陈大人多多关注。”
陈从玉点点头,这两人如今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自然要彼此照应。
“且看萧映之后有什么招数。”
不久,民间突然多了一种说法,说这当今陛下萧显得位不正,当初弑父弑君,这是天意在竟是大雍,这种说法一出来,便瞬间袭荡大雍,民变再起,声称皇帝若不退位,大雍便永无宁日。
萧显当然不会退位,几乎是在得知这种传言的第一时间,他就宣了陈从玉进宫,要从他手里拿回玉印。
陈从玉当然拿不出来,谁也不知道那日君臣说了什么,只知道陈从玉再出来时,五城兵马司的职权便被收回了。
萧显还想动夜敕,但这批人现在只认统领,不认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