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三分归魏(下部) > 第138章 一三七、埋伏

第138章 一三七、埋伏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司马懿并没有亲自带兵出城。一来永安城内需要他坐镇,二来他现在的身体状况也不是特别好。永安城内只出动了三千士兵,由石苞和司马昭两员年轻骁将率领,主要的作用其实是辅助我。

换言之,司马懿其实是将这次总攻的临时指挥全权委托给了我。

而我却迟到了。

还没赶到蜀军营地,远远地就看到有浓烟升腾,蜀军营地已经成为一座空城。

泥石流从大营的侧后方涌入,冲毁了大约三分之一的营帐,弄得营地中一片狼藉。营地里里外外已经没有了蜀军的影子,但旗帜还在。不管是“汉”字大旗还是诸葛军旗,依然都插在原地,威风凛凛地守护着这座空营。

不仅是我十分惊讶,将士们也都小声议论着,不知所措。我预料到蜀军会撤军,但没想到会撤得如此迅速如此彻底。

这样想来,刚才遇到的埋伏,应该是货真价实的断后,难怪毫不恋战。

同样变得空荡荡的还有水军营地。原本声势浩大的船队好像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只有岸边残留的几艘零星小破船像是在提醒我们,蜀军曾经真实地在这里盘踞数月之久。

司马昭和石苞陪着我巡视,小声告诉我:“我等到达时,蜀贼已经撤离,连贼军的一个人影都没见到。”

我问他俩:“不曾交战?”

两人一齐回答:“不曾。”

我沉默。他俩是不敢质问我为什么来晚了的,但我自己不能当做无事发生,回去之后该请罪还是要向司马懿请罪。

再说这也是运气好,诸葛亮看起来真的是一心撤军,没有再做更多安排。否则,以司马昭和石苞的兵力,倘若趁我被拖延在山谷中的时候集中兵力攻击他们俩,后果很难预料。

诸葛亮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筹划这场撤退?撤军最终的成果如何?我辛辛苦苦制造出来的泥石流究竟发挥了多大的作用?这些问题我都回答不了。

我又问石苞:“营地中的火是什么人放的?”

石苞回答:“是蜀贼自己放的。或许是潮湿泥泞之故,烟尘虽大,火势并不十分猛烈,现如今已经不见明火。”

我点了点头,让石苞带我去大营查看,留下司马昭带人彻底摧毁水军营寨、清除蜀军留下的痕迹。

营地中烟熏火燎的味道很呛人,我赶紧拿出汗巾遮住口鼻。不过这种明火焚烧导致的烟味很难驱散,汗巾的作用微乎其微,气味令人十分不适。

我问石苞:“诸葛亮的中军营帐也烧了吗?”

石苞摇头:“中军帐不曾过火。火势从营地东南起,因为风力不大,加之潮湿,并未蔓延至整个营区。”

我点点头:“那就去诸葛亮的营帐看一看吧。”

石苞当即在前面引路护卫,带着我深入蜀军营地。我忍受着呛人的烟尘,眉头紧锁,留心观察营地中的状况。

上次深夜潜入,营地中的具体情况其实根本看不清楚。现在一看,我确实打从心底佩服诸葛亮。

从军这么多年,我也算见过不少军营,据我观察,营地的管理水平和统兵将领的才能基本上是正相关的。

诸葛亮不愧是三国第一内政高手。他的营地规划井井有条,布局合理,考虑周到,并且打理得非常干净。即便是现在这样,又是被泥石流冲击,又是火烧,也能看出原本完好时令人舒适的面貌。

我走近中军帐,感觉到自己内心竟有一点小小的激动。营帐是垂下来的,平添了些许神秘感,就像新嫁娘的红盖头,引诱着我进去一探究竟,看一看诸葛亮在撤退时留下了怎样的残骸遗迹等待我去探索。

并且最重要的是,进入敌军营地、走进敌军主将的中军帐,对于任何一个武将来说都是不可抗拒的诱惑。哪怕对方是主动撤兵,至少在心理上也有一种征服的快意。

距离大约只有七八步时,我忽然闻到一丝异样的臭味。那味道很冲脑子,格外突兀而锐利,让我悚然一惊。

我立刻喊住石苞:“等一下。先不要进去,叫人找两根长竹竿过来。所有人,再围一层布巾在口鼻!”

石苞立刻吩咐士兵照我说的做。我谨慎地为自己戴上两层口罩,又盯着所有人都戴上至少一层防护,才示意两个拿竹竿的士兵一左一右小心地挑开营帐。

一股恶臭扑鼻而来。

即便戴着两层口罩,我也被熏得差点晕过去,捂着鼻子倒退了好几步。其他人也是一样,被这股常人难以忍受的味道弄得恶心不已,纷纷背过身去干呕,有几个真的当场吐了出来。

从外面看起来并无异状的中军帐,掀开的帘幕之中,整齐地堆放着数十具尸体,散发出腐烂的恶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