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屑地冷哼:“这能有什么不方便的?你们丞相那般诡计多端,我还担心他在信上抹点什么剧毒,杀人于无形。”
信使昂然道:“将军未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大汉诸葛丞相光明磊落、高风亮节,岂是手段下作的小人!”
我笑道:“我看你出口成章、口齿伶俐的样子,觉得你也不像是草莽出身的千夫长。不如告知你的真实姓名,也显得你们有诚意?”
信使沉默。我挥了挥手,只留下两个亲兵,看着他:“你总不可能让我单独与你相见。”
他大约明白我已经给足了他和诸葛亮的面子,躬身对我行了一礼:“本人牙门校尉赵统,大汉镇东将军、永昌亭侯赵云之子,久闻夏侯将军大名。”
我顿时心头一震。
赵统,这年轻人竟然是赵云的长子赵统?我一下子想起了当年隐瞒身份潜伏在成都的那段日子,赵云对我的庇护和照顾,也想起了当年在赵云家中与他的两个儿子嬉戏打闹的情景。想不到转眼之间,竟然已经长大成人、能够随军出征了。
再仔细看眼前的青年,确实能依稀感到几分熟悉。可惜那段回忆终究是有些退色了,我已记忆不清赵统和他弟弟赵广的长相。我觉得他同样也已经不记得我了。
不知不觉,我真的在三国时代已经待了这么久……
年轻人还在看着我,我迅速从感伤的情绪中摆脱出来,装模作样地点头:“果然是将门虎子。赵云将军的常胜之名,本人仰慕已久。不知老将军身体可好?”
赵统露出略略有些诧异的表情,仍是回答了我:“家父如今已经解甲归田,所幸身体还算硬朗。多谢将军关心。”
我又感到些许欣慰。我记不大清楚赵云去世的具体年份了,何况历史的流动明显发生了些许变化,我本来担心他已不在人世。
虽然是见面不能相识的故人之子,我仍然对赵统感到亲近了许多,戒备的心态稍稍放松,催问他:“诸葛丞相还让你带了什么给我,拿出来吧。”
同样是一封信,我还是让亲兵从中转手,但没再让亲兵读给我听。
这封信的内容与上一封截然不同。
诸葛亮用闲话家常一样的口吻对我说,我弟弟夏侯和在成都一切安好,已经决意投效正统,正式接受了蜀汉的官职,请我不必担心。“大汉天子”刘禅宅心仁厚、宽宏大度,不会追究夏侯和从前的罪责,也不会将我这个兄长的“负隅顽抗”之罪怪到夏侯和头上。
他自称转达夏侯和的意思劝告我,大汉敞开大门欢迎人才,随时等待我“弃暗投明”、兄弟重聚。
我捏着信纸火冒三丈。
这封信很短,言辞客气优雅,却明里暗里都是要挟,用夏侯和要挟我,实在让我非常生气。再说我也不相信夏侯和真的会接受蜀汉的官职。那小子脾气比我还犟还硬,我担心事实说不定与信中所写恰恰相反。
我沉声问赵统:“你可知道你的丞相在这封信里写了些什么?”
赵统坦然回答:“不知。不过,丞相嘱咐过,若是将军质疑信中所写,不妨请将军去成都亲眼见一见。”
我差点骂人。我也想去成都,可我去得了么!
我冷笑:“好啊,回去转告你的丞相大人,待夏侯称打赢这一仗,定然带领百万雄兵,水陆并进,绝杀锦官城!”
说完我一挥手:“送使者离营!念在乃父盛名,与你单人匹马的勇气,我今日不动你。回去记得把我的话原封不动传给诸葛亮。”
“将军且慢。”赵统从怀中取出了第三个信封,“这是诸葛丞相最后一封信笺。丞相说,这是大汉对将军表达的诚意。”
好家伙!竟然三封信分三次拿出来,这故弄玄虚未免太刻意了吧!
我嗤笑着打开第三封信,娟秀的字迹映入眼帘:“予已近身,司马命不久矣。欲取夏侯,先取洛阳。”
那是星寰的笔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