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三分归魏(下部) > 第120章 一一九、永安城下

第120章 一一九、永安城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石苞和黄权的夜袭小分队大约在寅时初回到营地,伤亡有点超乎我的预料。

我是没有想到我跟诸葛亮会在同一天晚上安排夜袭,不知对面有没有想到。但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蜀军军营的戒备称得上森严,黄权和石苞两人并没有讨到便宜。

一千人的夜袭小队,回来了七百多人,其中还有将近四成带伤,这显然与我的“不要恋战”、“势头不对就赶紧撤退”的初衷有所出入。当着两人的面我没说什么,只安抚了他们,叫人都去休息,私底下我叫来黄权单独询问,果然问出原因出在石苞身上。

两人带队冲进蜀军营地,还没交战就发觉蜀军严阵以待,黄权当即提出撤退。但石苞认为既然已经冲入对方大营,总要尽力一战、搅乱蜀军的阵脚,回来才有面子。黄权无奈,只得跟着力战。

他们没能占到便宜,付出了过高的代价,蜀军的营地却似乎并未因此陷入混乱。好在石苞确实是一员猛将,我调配给他们的也是最为精锐的士兵,才没有造成更坏的结果。

黄权颇为惭愧地向我请罪,我安慰他一番,心里知道这事不怪他。黄权是降将、隶属于我,而石苞则是司马懿的心腹爱将,又年轻气盛。要让石苞在行动中听从黄权的意见,显然是不可能的。

也是我欠考虑了,高估了石苞的服从性。他嘴上或许服我,心里却有自己的主意。少年得志的年轻武将,跟着的又是大佬,多半会有这个毛病。

不过我也没必要为了这个事去找石苞的别扭。这件事的后果终究不太严重。到底有没有吃瘪,石苞自己心里清楚。

按照原定计划让两人负责留守营地,寅卯交替的时间节点,我带着禁军主力出发了。

从洛阳带出来的禁军两万人,除去战损加上留下看守营地的,我带足了一万五千人。加上星寰等人带来的江陵兵三千精锐,一万八千多人在并不开阔的山林地形无法排出大阵,队伍被拉长,显得浩浩荡荡的,大张旗鼓地杀奔永安。

然后就这么顺利抵达了永安城下。

我非常吃惊地看着永安的城门在我眼前逐渐放大,直至肉眼能够看到城墙上的旗帜和士兵。守军看清我们的旗帜后顿时激动起来,挥动旗帜向我们示意。

等到我的中军兵临城下,城门早已大开,星寰率领的三千江陵兵列阵城下正在等我。

永安城里也有少量守军出来迎接,为首一名少年武将,神采飞扬地纵马而来,冲着我大喊:“夏侯将军!司马昭恭候多时!”

我被这异乎寻常的顺利进展弄得蒙圈。司马昭热情洋溢地根本不像是被围困了两个多月的样子,倒像是……久别重逢的双向奔赴?

少年武将来到我面前,炫技一般急停坐骑,热切地看着我,大声说:“叔权哥,总算把你盼来了!仲容兄呢?你没见到他吗?”

我稍稍有点缓过来,接受了眼前的司马昭的确是本人,松懈下来之后露出笑意:“石校尉昨晚夜袭辛苦,今日责成他留守大营。”

司马昭一拍大腿:“仲容兄果然立功了!我就说父亲偏心,不肯把这机会给我!”

我心想的确偏心。这么危险的工作,怎么能让亲生儿子去?

嘴上笑着劝慰:“朝廷天威浩荡,禁军精锐锋芒尽出,反击蜀贼近在眼前,子上还愁没有立功的机会?事不宜迟,快些带我去见司马将军,还有紧要事务需要马上议定。”

我说的紧要事务自然是两万多援军的安营扎寨问题。老实说进展这么顺利,倒让我担心起后方营地的安全。营地的位置不是秘密,倘若诸葛亮探听到我们今日进军,派重兵袭击营地,仅靠留下的微薄兵力根本抵挡不了,辎重就全完了。

可是看星寰胸有成竹的样子,我又觉得他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自己或许不用那么焦虑。

大军留在城外,我带着星寰和两个禁军高级将领以及少量亲兵,被司马昭带着,快马入城,在府衙见到了早已准备好迎接我们的司马懿。

一别数月,再见到司马懿,我竟有种亲切感油然而生。想起半年前我们在这永安城内的浴血会师,携手拿下这座巴蜀门户,如今又是我们两人担负起守住城池的重任,我不知道司马懿是怎样心情,至少我自己心中豪情顿生。

自己流血流汗开动脑筋抢来的地盘,当然要亲自守住它!

不过见到司马懿,就能明显感觉到这两个月他过得并不轻松。所有的压力大概都扛在他一个人肩上了,他比上一次见面的时候更清瘦了,加上本来就身材高大,看起来像个衣服架子。对比司马昭的少年不知愁滋味,不由地让人从中窥探出著名权臣的父爱如山。

我跟司马懿行礼相见,他的目光落在了星寰脸上,面色不改但语调微微扬起:“许久不见了,星先生。还以为当年先生一别京师,再无相见之日。”

星寰微微一笑,对司马懿略施一礼:“当日一别,确有如此觉悟,不曾想有一日能与司马将军并肩作战、守护大魏江山。”

司马懿淡淡道:“先帝在时先生若肯如此相助,不知先帝该有多么高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