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瑛脑子乱糟糟的,一会想东一会想西,心神不定。但在8月的天躲在没有开空调的车里,神思再不定也得定下来。几分钟后,热得不行的她终于找到了启动按钮,并发动了汽车,在习惯性地往后视镜瞄一眼的时候,发现李雪徽也已经结束了他的祭扫,并恰好走到了她的车后不远处。
“嗡!”刚还在担忧李雪徽的越瑛情急之下一脚油门,直接给车后的人送上IPE排气的一地烟尘,以及快到形成了曳尾的红色车灯。
【Sorry......】看着无辜地咳了好几下的小同桌,越瑛愧疚地想道。
翘了半天班,又堆积了不少工作的越瑛马不停蹄地赶回公司。坐到办公桌前,眼光随意一扫,刚好就瞄到手边至今未翻阅过的个人资料。
奇了怪了,好像每次临到要看的时候,总会恰巧有这样那样的事情发生阻止她。越瑛眼珠一转,像是回忆起了什么,接着便试探性地将手伸向文件。
“叮——”,比闹钟还准,越瑛的手机就在这个关口地响了起来,提示她收到了一通新鲜的来电。她此时也不知道自己是该松一口气还是该倒吸一口气,但还是老老实实地拿起了手机。
电话技术副总打来的。人在压力巨大的时候效率会变得奇高,才过了一天时间,他居然就已经联系上材研所的相关负责人,并获得了对方表示愿意试试牵线搭桥的承诺。
“……反正这位归国精英也是刚刚安顿,还没完全确认日后的研究课题,如果是我,一开始就已经有项目在做,这不比天天巴巴地等着基金申请结果要好?”技术副总显然对接下来的对接很有信心。
“还是别高兴得太早了。谁知道他是个怎么样的人,万一人家不情愿,或者根本对咱们这个项目没兴趣呢?只是自己剃头担子一头热,那就真的没意思了。”
紧接着,越瑛又补充一句:
“而且经此一役,这个项目也会有一定的安全需求,他一个刚回来的人未必适合。还是先见一面,彼此都了解一下比较稳妥。”
副总与她共事得久,知道她的脾性。既然连着泼两次冷水,那就是真的不放心,于是应了一声好,主动上门拜访这事就算是定了。
前两日还是一片措手不及的绝望,今日便有了进展,无论结果如何,感觉自己总算没有坐以待毙的副总内心轻松了一些,也可以向自己上司兼世侄女开些无关痛痒的玩笑了。
“听说这位青年才俊姓李,和你差不多大,而且还是凤城本地人。就是不知道他长得咋样,要是品貌端正,你要不……考虑考虑?”
“第一,男人到了我这个年纪如果还保持单身,不是有问题就是离过婚;第二,您怎么知道我就一定是光棍一条?”
越瑛面不改色地说着大话。只要面对的不是她妈,她总是能充分运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
“行行,说不过你。你别到时后悔就是。”技术副总没好气地结束了这个话题,又回到了正事上,“我把李博士过往的几篇重要论文发你看看,聊的时候好有个底。”
很好,她堂堂一个龙头企业的老总,为了套磁还得被迫啃那些半懂不懂的学术文章。那下一步是不是还得给他打下手?
越瑛娇惯的毛病又在蠢蠢欲动。可正如她回到了2009年时即使翻了一万个白眼也要把作业和考试攻克下来一样,她如今同样可以做到一边在心里骂骂咧咧,一边认真对待每一件该做的事情。
越瑛点开副总发过来的第一篇《Nature》上的论文。文章颇具创造性地提出了薄膜微电容器的极高静电能量存储密度(ESD)和功率密度(PD)的三管齐下的显著提升方法,虽说主要运用在集成电路之上,跟她现在的实际需求不十分相同,但是整体思路是可借鉴的,某些结论对她们项目也有佐证的作用。逻辑清晰,数据详实,结论谨慎,别的不说,学术水平确实是不错。
越瑛对这位未曾谋面的李博士产生了不错的第一印象。她将这篇文章浏览至最后一行后,又回到首页。这时,她才认真地看各位著作者的名字。
岂知,第一作者的名字刚刚入眼,就使她呼吸为之一窒,再也看不下去其他。
【Xuehui Li】
这个既似美梦又似噩梦的名字,缠绕在她的舌尖和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