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虽不及朱雀大殿的灯火辉煌,但因着一群文人相聚东大殿硬生生办起了一场酒宴雅集。
李相宜和林西洲一个是官身一个有爵位,不想惊扰了殿内交谈的众人便悄悄从侧门跟着执酒侍从进去了。
“阿姐?”林寂月瞧着出现在身后的长姐愣了愣,又看了一眼长姐身旁的李相宜,还没来得及说话王幼悟就先招手相邀了。
“郡主,先生来这里坐!”
她这一嗓子,引得附近几人都看了过来,其中一个样貌最为出挑的女子距离最近,闻声先一步过来冲着李相宜两人见了礼。
“清规先生,好久不见了。”
“九黎殿下。”
还没来得及落座的李相宜见到来人只得从内侍手里接过酒盏和九黎王廷来的王女相敬。
九黎真和,九黎太后的嫡亲侄女,羲王的表姐,亦是九州学宫的结业弟子,上次单怀论道两人曾有过手谈之交。
这方动静不小,又是免不得这殿上的一阵寒暄。
消停下来,九黎真和吩咐了内侍将宴上的食案并在了林寂月几人一侧,同这些人一齐落座,重开宴。
李相宜得了间隙便四处在这殿上扫视着自己这趟来的目的,却不曾见到那个身影。
“这次明宫大选来的匆匆,只取进士科时务策为基,论当今,天下大同如何行之,辅以朝圣为题作赋。”
“明日起读卷就要被关在这大明宫不得出了,可我等未曾有过读卷之历,若是只凭主观臆断来判,是否玩笑了些?”
“不玩笑,这难道不是灵活性吗?”林西洲轻笑着安抚这些人,“他们本就不是层层筛选上来的正经科考学子,朝廷有此安排,何尝不是对当代年轻文人的激励?”
“将来这些人中定会有在朝为官者,你们就算是座师,难得的殊荣呢。”
众人也笑,文人重誉,第一批明宫大选的读卷大臣是可以被载入史册的,的确为一大殊荣。
这方席间靠过来坐到李相宜这边的大都是是女性,扫视了一圈没见到那位灵鹤山的卢希,就连颁榜时名列一位的林墨诚也不见踪影。
“宣和不在吗?”李相宜开口,这话问向了林寂月。
林寂月闻言也是先左右巡视了一番,而后道:“方才有人同宣和饮了两杯酒,这会儿怕不是出去醒酒了吧?”
“后面回廊过去有一处水塘,那里也有几人。”
“我陪先生过去?”
“不必。”李相宜抬手,“我出去走一走,你们继续,待会儿就回来。”
林寂月应下,猜着她是有事要找宣和,于是点头作罢。
林西洲和李相宜相视一眼点头示意,知道她依旧是对那个灵鹤山感兴趣,只替她解释道:“她方才在大殿喝了不少酒,随她去吧,这里遍布内侍不会有事的。”
循着林寂月说的回廊过去,果然稀稀疏疏的在这里坐着一些人,边塘水汽清爽,有人在这边醒酒。
回廊比较长,拐了几个弯才隐约看见两个身影在廊下尽头处的亭子里对坐,像是在博弈。
旁边有内侍掌灯,刚好能遮住李相宜的身影,她便顺着那坐在了厅外。
“承让了。”
亭子里先是一道陌生的女生宿舍传来,李相宜屏声去听,紧接着就是林墨诚的声音。
“卢小姐棋艺不俗,在下甘拜下风。”
卢?
是在和卢希手谈?
那卢希一阵轻笑,把棋子扔回了棋笼,低声道:“宣和女公子将我堵在这里,是有事想问吧?”
一局棋罢,卢希点入正题:“你想问我的来历,你想问我是得何人举荐来做的读卷大臣?”
是疑问,但更是陈述句。
林墨诚面色平静,没有被看穿的窘意,只道:“我想不只是我,这座大殿上的所有人,都想知道。”
“可只有你来问了,”卢希笃定道:“这件事对你很重要吗?还是对你背后的人很重要?”
“我背后的人?”
李相宜一惊,手指收紧以为被发现了,正想起身就听见卢希又道:“你投诚到了鸿胪李大人门下,是或不是?”
“我是女子,并无官身,如何投诚?”林墨诚反问道。
“女子如何,清规先生李相宜也是女子,她如今为官势头正猛,既然有此先例,那就说明这朝堂并非不可攀登。”
“人不会一顺下去的,任何风光都是在背后明码标价好了的,只是清算的时候还没有到,”卢希脸上挂着一抹笑,不达眼底的笑:“这话,适用于天底下的任何一个人,也包括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