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打窗棂晚。
这场雨来得急,街上归家的人纷纷在檐下躲雨。
青砖黛瓦,榴花绽放,凉风习习,吹散酷暑的燥热。
横波河水光粼粼,晃晃悠悠,河心宛如碎金荡漾。
袅袅的歌声从河畔的楼里传出,愁肠千结,简直要将行人的心挽去。
有外来的行人,一边拂去肩上落雨,一边抬头望向那雕花的窗棂:“是陵城的歌谣吗?真好听。”
旁边躲雨的男子笑笑:“公子才来我们陵城罢?那是兴光楼,里面的姑娘个个国色天香,才情过人,或是琵琶,或是锦瑟,大多精于乐曲。方才唱歌的,应当是翠容姑娘。公子若有心,不妨进楼一赏。”
行人仍旧望向那半开的窗棂,雨珠一滴一滴地落在榴花上,衬得骨朵儿鲜艳欲滴。
歌声越飘越远,像山间的云雾,时隐时现,勾人心魄。
躲雨的人见行人如此神情,轻笑一声,望向旁边友人,低声道:“怪道外乡人爱我们陵城,我只去兴光楼一回都魂牵梦萦,何况他们。”
楼上的人不知他们议论,断断续续地唱着:“明月光婉转,海棠娉婷红,郎君西厢下,妾……”
行人痴痴听着。
雨停,避雨的人纷纷离去,那歌声也停了,丝竹声响起,兴光楼前都是招揽客人的龟公。
行人起身,提起青衫,避开地上的水坑,径直走到一个鸨母身前:“方才唱曲的人是谁?”
鸨母抬眼一看,却是一个身形清瘦的少年,其貌不扬。
她敷衍笑笑:“客官,我们楼里的姑娘个个能唱曲儿,不知公子说的是谁?”
少年从怀里掏出一块银锭:“听说,是叫翠容姑娘。”
鸨母乍一看这么大块银锭,笑容立马多了几分真情,眉眼也绽放出光亮,恍惚能窥见年轻时的光彩:“哎呀,我们翠容一首《海棠红》唱得极好,看来公子与翠容有缘,快快请进!”
一进楼里,胭脂水粉的香气充斥鼻尖,如同扑进花蕊一般,极浓烈,极香,香得让少年捂鼻打了个喷嚏。
此时正是盛夏,姑娘们都穿着单薄的羽衣,笑意盈盈用袖子拂过少年的手臂,透过团扇,媚眼如丝地看着少年。
少年回以温和笑意,随后低下头,跟在鸨母后面。
楼里的姑娘个个都是人精,看少年是个生涩的,一个胆大的姑娘上来攀住少年的胳膊:“公子要找哪位姐妹?不如来挂蓁蓁的牌子,好不好?”
少年摇头:“我想找翠容姑娘,听她唱《海棠红》。”
周围姑娘听了先是一愣,随即娇笑出声。
“罢了罢了,原是翠容的客人,不与她争了。”
“公子见过了翠容,若是不喜欢,再来找奴家,奴家名唤燕飞。”
鸨母挥动手帕:“公子莫多心,翠容前些日子病了,如今身子已大好,虽姿容清瘦,但也是极齐整的姑娘。若公子不喜,可以换人。”
少年摇头:“我只听歌,不做其他。”
鸨母心中暗喜,翠容原是兴光楼的魁首,前些日子大病一场,容貌清减许多,要不是这傻小子出了许多钱,她也不会叫翠容接客。
停在一间房门前,鸨母轻叩三下:“翠容姑娘,接客啦。”
在这香气扑鼻的胭脂堆里,少年闻到一缕似有若无的香气。
与温暖芬芳的味道不同,这股气味清冽,格外醒神。
屋内传来细细的咳嗽声,而后,一个女子轻声道:“贵客请进。”
鸨母推开门,少年迈步进去。
桌上燃着香,女子斜倚在美人榻上。
她梳着松松的发髻,穿着翠色的衣衫,肤色如白雪一般。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她缓慢起身,拢起衣襟:“翠容见过贵客,客人坐下吧。”
少年依言坐下。
翠容上前来,为少年倒了一杯茶:“客人请。”
茶香四溢,少年挑眉,在这里能品尝正宗的祁门红茶,倒是难得。
少年拿起茶盏,品味茶香,并没有饮用。
翠容转身,取来一把琵琶,轻轻拨弄几下,指尖流淌出清澈的曲调:“客人想听曲儿吗?”
少年点点头。
“《春江花月夜》可以吗?”
少年眉眼清朗,不带色.欲,翠容浅浅一笑,低头拨弦。
琵琶声转,浅吟低唱。
乐声飘啊飘,楼上楼下,喧哗声渐渐休止。
就连飞鸟都停在河畔,听着铮铮的琵琶声。
姑娘们用团扇遮住脸,眯眼笑着:“任凭她病了疯了,兴光楼的琵琶,还是属她弹得最好。”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一曲终了,翠容笑着放下琵琶,走到少年身前,身形窈窕:“客人……要歇息吗?”
少年还沉浸在琵琶声中,直到翠容又问了一遍,才惊醒一般。
许是盛夏炙热,少年额角有汗,方才清朗的眼睛也氤氲上了水汽。
少年扯了扯衣襟:“不……不歇息,我有些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