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袁许] 尘中雪 > 第40章 第 40 章

第40章 第 40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许三多从上海离开,袁朗本要安排齐桓送他,乘头等厢回去。可许三多说自己一个人能行。

“我来的时候坐的三等车厢,我觉得挺好的。”许三多抿着酒窝,他熟悉这样的人间烟火气,周围都是和他一样的普通人。

袁朗懂了,也就尊重他的意见。

1922年9月,筹备四五年之久的内学院,终于在社会名流,如熊希龄、蔡。元。培、梁。启。超、叶恭绰、沈曾植、陈。三。立、章太炎、袁朗等人支持下,正式成立。

因得教育部支持,江苏财政厅拨款10万元,资助建院,每月另拨1000元,以为院务之需。欧阳任院长,下设三处,周少猷、邱曦明、吕秋逸分别主持事务、编校和教学工作。

首届学员有僧俗学子共16人。教师除欧阳竟无本人外,还有佛学大师吕秋逸、王恩洋等。其他问学于内院者,还有张君劢、梁漱溟等。陈铭枢也卸去军职,重返内院。讲学于东南大学的梁。启。超,也在内学授业二十日。

袁朗说,人不是只有爱情,还要有自己的理想作为主心骨。许三多深以为然,于佛法上深入研学,并帮助内学院理顺事务,就是他现在的主要生活。将自己全副心神投入其中,便不觉袁朗不在时岁月漫长。

而袁朗正全副精神投入促进皖系、粤系和奉系的二次合作,以对抗一家独大的直系。

1923年2月,粤系孙先生对东方通讯社记者发表讲话时,公开承认与张。作。霖、段祺瑞之三角联盟进行甚为顺利,当以制吴佩孚。

乍暖还寒时节,段祺瑞天津寓所内,炉火还跳动着微弱的光,窗外偶尔传来远处街市的喧嚣,与这屋内密谈之氛围格格不入。袁朗立于段祺瑞办公桌前,手中握着一份作战计划草案。

“目前孙先生已公开承认与我们和奉系的联盟关系。”段祺瑞坐在雕花梨木椅上,缓缓开口,“直系势力日益膨胀,吴佩孚野心勃勃更是不可不除,我们需继续稳固和粤系、奉系的合作。”

“大帅所言极是。”袁朗展开手中草案,“目前,皖系、粤系、奉系虽各有势力范围,但面对直系这一共同威胁,我们已达成合作共识。下一步作战计划,应集中优势兵力,给予直系致命一击。”

袁朗将地图上几个关键点指给段祺瑞看:“此处津浦线,乃直系咽喉要道,务必确保畅通无阻。还有此处,京汉线,一旦控制,直系便如断臂之鹰。至于奉系,由张将军于东北挥师南下,形成钳形攻势,粤系则自南向北,与我们会师中原。”

段祺瑞颔首赞许:“你的分析不错。但需记住,打仗不止是武力比拼,更需较量谋略。我们要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特别是……勿引起日本的过度关注。”

袁朗敛眸称是:“此外,我们还计划利用情报网络,深入直系内部,瓦解其士气,同时争取更多地方势力的支持。这是一场多方博弈。”

夜色渐深,段祺瑞与袁朗的谈话仍在继续,从兵力部署到后勤保障,从战术运用到心理战策略,无不落实到细节,可见皖系对于此次合作的重视与决心。

袁朗投身于政务,齐桓作为其最得力的副官,也不能脱离其中,于是逐渐无法每个月来看许三多。等到再来看他时,已是1923年的春天。

许三多没有问齐桓为什么这么久才来,也没有追问袁朗在做什么,他能体谅他们的不易。只要没有任何坏消息传来,他就能够心安。

“这次还是‘一切都好’吗?”齐桓习惯性地问需要带的话。

“都好。不过,还有这个。”许三多拉着脖子上的红绳,从领口内拿出一个掌心大小的木雕观音像。

“这是内学院正式成立那天,给大家发的纪念品。”许三多从脖子上取下来,拿红布包好,递到齐桓手上,“这大半年我一直贴身带着诵经回向,希望观世音菩萨能保佑袁朗。”

齐桓小心接过:“放心,一定完好无损转交给上校。”

而此时袁朗正忙得不可开交:粤、皖、奉三系代表,6月于广州再次齐集,共商反直事宜,并由孙先生牵头,与共。产。党合作,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

齐桓赶至广州,在会后将观音像吊坠交给袁朗。这位从来不带任何护身符的铁腕上校,第一次将观音像郑重地戴在了脖子上。

袁朗这些时日以来紧皱的眉头都舒展开了:“这是三多请菩萨保佑我,肯定特别灵验。”

“是的,肯定特别灵验,上校。”齐桓,一个优秀的副官,从不会在战场生死攸关之外的地方,扫长官的兴。

10月,政局突变,控制着北方政局的直系军阀首领曹锟,在逼迫黎元洪下台后,通过重金贿议员、议长而出任大总统。为了反击直系,段、孙、张决定一致行动,每月各拨出1000元经费,由邓汉祥出面在上海办国闻通讯社,作为反直同盟的喉舌。

由于与孙先生和张。作。霖建立了同盟关系,在决定战胜直系后的政权分配方面,段祺瑞保有了很大的发言权。而同时,段祺瑞还有另一条线需细密布置。

十月的天津阴雨连绵,傍晚袁朗身着笔挺军装,肩章在昏黄灯光下泛着冷冽光泽。当他走进段祺瑞书房,段祺瑞正襟危坐,神情严肃,窗外的雨声似乎也为这场即将到来的重要面谈增添了几分凝重。

“大帅。”袁朗站定,致军礼。虽然第一次联合倒直时,段祺瑞因为日本不同意而按兵不发,导致援军未至,将袁朗陷于危境,且二人理念有所不合,但袁朗现在到底在段祺瑞手下做事,二人又是亲戚,必不可能就此翻脸。

段祺瑞目光锐利,透过老花镜片,缓缓抬头看向袁朗,:“袁朗,当前局势危急,直系如日中天,我们仅仅联系粤系和奉系远远不够。”

袁朗垂眸:“大帅高瞻远瞩,愿闻其详。”

段祺瑞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曹锟贿选一事,引起了全国舆论声讨和地方力量的反对,正是我们出手的好时机。”

“大帅所言极是。”袁朗接道,“此事引起轩然大波,不仅损害了直系声誉,更激化了各方矛盾,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削弱直系力量的良机。”

段祺瑞道:“冯玉祥,你知道吧?此人虽为曹锟麾下大将,但长期遭受排挤与轻视,心中不满已久。我欲借你之手,秘密联络冯玉祥,以共同利益为诱饵,策动他倒戈一击,打破当前直系独大的僵局!”

袁朗倏地抬头看向段祺瑞——这项任务极其不易。不仅要避过直系的严密监视,还要设法赢得冯玉祥的信任。但若能成功,必将对直系造成沉重打击。这么想着,心中已有计较,遂向段祺瑞道:“袁朗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大帅厚望。”

段祺瑞满意地点了点头,从桌上拿起一封密函,递给袁朗:“这是我对冯玉祥的承诺与条件,事成之后将允其官复原职,升他为师长。你且妥善保管,并设法传达给他。记住,此事关系重大,务必保密。”

袁朗双手接过密函收好,向段祺瑞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转身离开了书房。

冯玉祥,这位曹锟手下的悍将,虽战功赫赫,却长期遭受曹、吴二人的轻视与压榨。袁朗坐上黑色轿车,沉沉望着窗外阴雨:……若能借此机会,挑动冯玉祥心中的不满与怒火,定能让他成为皖系手中的一枚关键棋子。

按照段祺瑞的指示,袁朗开始秘密行动起来。一方面利用自己在军中的关系网,暗中与冯玉祥的部将接触,传递段祺瑞表达合作的诚意;另一方面则巧妙地利用媒体散布对曹、吴不利的言论,进一步激化冯玉祥心中的不满。

然而最重要的,还需将段祺瑞的密函呈交冯玉祥。经过一段时日的谋划,十月末的时候,终于接到了冯玉祥递来的会面邀请。

……

“——三多,快点儿,晚课要开始了。”同门师兄招呼道。

“来了,来了!”许三多收拾好五观堂,赶紧洗净手跟上大家。

今夜晚课在乌木观音殿进行。从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开始,许三多双手合十,跟随众师兄们开始诚意念诵——

“世尊妙相具。我今重问彼。佛子何因缘。名为观世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