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桃溪浅处不胜舟 > 第44章 曾相识

第44章 曾相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延西大营外的官道上扬起两骑轻尘,为首之人玄色大氅被北风卷出猎猎声响。

“来者何人!”

箭塔上,守军的梆子声骤然响起,十二名弩手同时张弦,利箭对准辕门。

三人两马勒缰停步。

晏临溪从腰间取下符节,正声道:“京都宁王,奉旨镇军。”

角楼的阴影中,一名百夫长手执令旗,高声应道:“请殿下稍候!”片刻后,角楼大门洞开,百夫长身披甲胄,大步走下,甲胄铿锵。

他单膝跪地,双手高举另一半鱼符,朗声道:“请殿下验符。”

晏临溪翻身下马,接过,校准,两符相契,分毫不差。

百夫长抱拳,“末将延西大营百夫长赵烈,恭迎殿下!”

赵烈目光逡巡过晏临溪身后,似是有些不解:一个富贵王爷,怎么就带了一个小白脸和一个小孩儿?

晏临溪微微颔首,看见他的眼神,回头一瞥,随口解释:“是我的侍卫和书童。”

赵烈一愣,点点头,再次确认了一眼究竟谁是侍卫谁是书童,尔后站起身,先行带路。

宁王殿下缓步踏入大营。

身后的“侍卫”不着痕迹地搭上对方肩膀,很有威胁意味地在他肩上敲了敲。

晏临溪不语,只朝他挑眉一笑。

“国公,此时发动猛攻,这……不妥吧?”延西参将面对曹国公卢炎赋,虽敬但不怯。

军营帷幄中央,沙盘上清晰地展现着延西地区的地形:西北地区地形复杂,多裸露山麓,南有山谷峻林,北有黄沙岩壁。

这里毕竟不是北疆,万里无垠的荒漠和草原,战马驰骋,往来无阻。在这黄沙地里,北军引以为傲的重骑根本跑不快,更别提马蹄踏在坚硬岩石上会受到的损耗。

卢炎赋凝视着沙盘,指节叩击在青铜台面上,发出金石之音。

这位年过五旬的老将身着玄色鱼鳞甲,甲胄边缘已泛起青灰,右肩处还留着过去北伐宿戎时被蛮刀砍出的月牙形凹痕。

暗光在他深目高鼻的轮廓上投下阴影,眼角的皱纹如沟壑般深刻,左眼下的一道伤疤随着面部肌肉的牵扯微微颤动,在某一个瞬间,竟有几分与当朝太子相似的神韵。

他沉思片刻后,转向身边的幕僚,沉声问:“诸位所议如何?”

幕僚拱手道:“国公,北军重骑在此地确实受限颇多。不过,若我军北移八十里,或许能寻得转机。”

北移八十里……

延西参将惊觉:“是当年当年五千步卒北击胡人的古战场?”

幕僚应声,“正是。”

“古战场早已荒废,乙宛军定然想不到我军会选择从那里突袭。此时乙宛战力几乎全集中在眼前,后方空虚,必然不会在此处重兵把守,我军若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定能撕开一道突破口。”

卢炎赋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同。但延西参将仍面露忧色,看了一眼不远处的韩将军。

就在众人以为此事将成,气氛稍有缓和之时,一直静静站在不远处的韩良,忽然抬起眼眸,正视卢炎赋,吐出两个字:“不行。”

帷帐中一时骚乱不已。

曹国公沉稳地看着这个出言不逊的年轻人。

韩良亦是平静地回望过去。

延西参将左看右看,闷声替韩良捏了把汗。

北移八十里,这对嘉陵军来说,实在太远了。

现在整个处于延西的三支军队,全军上下,将近二十万人马,都靠着嘉陵及其往东南各郡的粮草支撑着,朝廷下一批增派的粮食何时能到,仍是未知数,西北大火又将就地筹粮这条路彻底封死……

若调配人员北移,原本屯驻在胡骸坡的乙宛军,极有可能趁我军兵力分散、人员短缺之机,发起进攻。乙宛军队火力的下限仍未可知,一旦打过来,嘉陵粮线被切断,北调的士卒兵马失去粮草支撑,又极易陷入被两面包抄的绝境,其中变数,实在太大。

不得不让人怀疑,乙宛最初放火烧山,打的便是这个主意。

上述分析,各中缘由,曹国公及他身边那几位头上没几根毛的幕僚又岂会不明白?但是这种事,只能猜、能想,却不能说。

曹国公对皇帝调兵的旨意心存不满,更对这些年来卢家所受的打压愤懑难平。但是圣命难违,这点儿不满只能压在心里。所谓“天高皇帝远”,大动作不敢妄为,但这些小心思总能耍耍吧?

北军希望战场北移,无非就是想要把战斗的主动权拿在自己手上。

只要打仗能胜,谁管其中九曲十八弯的过程。

嘉陵军受委屈?

那又算什么。

韩良心如明镜,但还是觉得可笑。

都这种时候了,还要唱“闹攘攘蝇争血”那一套。

幕僚沉不住气,就要同对方争辩,卢炎赋却不慌不忙地抬起手,制止了他。

曹国公不解释,也不问韩良反对的缘由,只是轻飘飘地道了一句:“韩将军,关于用兵之道,我等俱已谋划周全,今日议程,便到此为止吧。”

说罢,他站起身,身旁诸位同僚见状,赶忙簇拥而上,朝着帐门方向走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