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长公主升职手札 > 第345章 令尹

第345章 令尹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成之染笑道:“尚书为国事殚精竭虑,这话该是我来劝。”

孟元策叹息:“京中不比州郡,我到金陵来,才知道此间难处,也不怪前将军不肯回京。”

前将军桓不惑出镇广陵,朝廷几番调动都不肯回京,在宣武宿将中也独此一个。

成之染听出他话中不得意,将旁人屏退,道:“台省之事,何以让尚书烦扰?”

“称不上烦扰,”孟元策笑笑,道,“只是不如方岳自在。”

他本是由江州刺史宣召回京,在何知己去世后,以吏部尚书之职统领尚书省,有几分名不正言不顺。成雍暂代尚书令,名义上是尚书省的主官,虽仍事事依顺他,到底难以心服。

成之染打量他一番,亦笑道:“如今台省,也唯有尚书撑得起。只是吏部尚书有些单薄了。”

孟元策颇有些迟疑,道:“第下这又是何意?”

“台省事大,差池不得。可惜左仆射一职,前后所任多不假天年,尚书若能以右仆射兼吏部尚书,岂不是更加得心应手?”

孟元策一惊,一时辨不清她话中真假。

成之染敛容,道:“不知尚书可有此意?”

成肃不肯回金陵,将成雍从荆州调回,也是替他执掌尚书省之意。孟元策思忖,他若是做了右仆射,只怕违逆了成肃的心思。

成之染明白他的顾虑,道:“彭城顾不得思量这许多,我只好为尚书周旋了。”

孟元策沉吟不语。

“尚书?”成之染唤他。

孟元策侧首看她,道:“第下费心了。”

成之染一笑,道:“台省庶务繁多,所兼丹阳尹之事,只怕尚书难以周全。”

孟元策眸光微动,忽而哈哈一笑:“第下,这是要赚我丹阳尹啊!”

成之染认真地看着他,道,“尚书以为如何?”

孟元策不答,杯盏中茶烟尚绿。半晌,他抬起眼皮,道:“第下属意于何人?”

成之染含笑:“若能为尚书分忧,是外子之幸。”

孟元策看了她两眼,问道:“徐郎贵庚?”

“未及而立。”

“颇为早达,”孟元策手捻须髯,缓缓点头道,“不过,未尝不可。”

良久,屋外沉沉地响起一阵闷雷,顷刻间急雨倾盆,潮水般的暑热绵延不绝,排山倒海地席卷而来。

孟元策之事,成之染无意向成雍隐瞒。她这位年过半百的叔父闻言,颇有些迟疑不定,执意要向彭城禀报。

成之染并不阻拦,她这番安排,即使是成肃,明面上也不会以为不妥。

果然,成肃对此事并无异议,还为孟元策和徐崇朝各自修书一封,以示勉励之意。

温太妃感慨不已,在徐崇朝前往东府时,拉着他的手泪眼汪汪。那神情令成之染哀婉,她知道,她祖母这是想起了英年早逝的少子。

成誉做荆州刺史时,也只有三十岁而已。

成昭远上前向徐崇朝道贺。他已经十九岁了,来年加冠之后,便要步入仕途。

身为梁公的长子,在如今众人期许中,更是未来的梁公世子,他不必忧心前途,单单站在那里,早有人为他铺就了一条青云之路。

成之染每每见到他,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襄远,成昭远似有所觉,带着浅笑的目光,隐隐又浮现出几分沉郁神思,让成之染骤然回过神。

她的襄远已经不在了。

天子谕旨,追封成襄远为长安县公,这远远超过寻常恩赏。徐望朝也因天子悲悯,追封为万年县侯。

然而再多哀荣,都无法将笼罩两家的愁云驱散。襄远生母容楚楚神情萧索,瘦损的容颜失去了往日华彩,在众人之中也显得格外沉默。

成之染不忍触碰对方的目光,那目光仿佛在质问,为什么会让襄远死在如此绝望的境地?

为什么?

成之染自然答不出,她也想知道,为什么?

“狸奴啊……”温太妃喟然叹息,倏忽让成之染回神。

前尘往事,已不可追,眼下和将来,还有数不尽艰难险阻等着她。

温太妃问起她镇国军府之事,对一位深宅妇人而言,实属稀奇。

成之染渐渐听明白了,她祖母有个年轻的侄子,唤作温潜止,是徐兖二州刺史温三顾的老来子,与成昭远一般年纪,从小斗鸡走狗,温三顾管教不住,于是想送到金陵来。

“要让我替他管束?”成之染问道。

温太妃也有些愧意,她三弟长子温印虎如今是右卫将军,温三顾也想让幼子到御前侍奉,奈何温印虎自知幼弟拿不出手,死活不答应。

她犹豫一番,道:“倘若实在不服管教,你将他扫地出门便是。”

成之染略一思忖,也就答应了这事。她府中缺人,有个能使唤的戚属,未尝不是件好事。

温太妃说准了此事,于是给京门传话。温三顾一身老病,饱受阴雨折磨,又为幼子糟心,闻讯如释重负,当即派人将温潜止送到镇国军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