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长公主升职手札 > 第333章 驰援

第333章 驰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天寒地冻的时节,落雪的金城格外冷冽。

宗寄罗披着毡裘才勉强暖和,想到草屋里的哑女,只怕要冻成冰了。她给她添了些御寒衣物,得空就去看看她,一来二去,那哑女冰封一般的脸上才有了少许不起眼的变化。

她识字,用木棍写下自己的名字,唤作韦雁娘。

只是韦雁娘始终不愿意发出声音,仿佛要张开嘴时,总流露出一种痛苦的神情。

宗寄罗心下怪异,私底下找来了郎中。

韦雁娘十分抗拒,宗寄罗好说歹说,才让她稍稍放松了戒备。

郎中探看一番,避开那哑女对宗寄罗道:“她并非天生如此,看样子是被人用药毒哑了。”

宗寄罗大惊:“什么人如此心狠手辣!”

那郎中自然无法回答她。

宗寄罗越想越生气,回到草屋追问韦雁娘,到底是谁将她毒哑的。

韦雁娘登时泪流满面。

“莫怕,告诉我,我找他算账!”宗寄罗握住她的手,冻僵开裂的手掌,隐约可见旧时的纤纤模样。

韦雁娘似是迟疑了一番,瑟缩着抽回手,比划了一通。

宗寄罗问道:“他长得很高?”

韦雁娘点了点头,摸了摸自己的额头,在地上画了个兽首。

“脸长得像狼?”宗寄罗猜测。

韦雁娘摇头,手指在额上勾勒,眼前人忽而神色大变。

“他额头……有一个狼首刺青?”

韦雁娘连连点头。

宗寄罗惊出了一身冷汗,脱口而出道:“徒何乌维?”

听到这句话,韦雁娘一脸茫然,她隐约知道对方说的是一个人的名字,然而她从未听说过。

宗寄罗旋即反应过来,她一个汉人女子,或许听不懂胡人说话。而以徒何乌维的身份,旁人也不会直呼其名。

韦雁娘见她不语,又有些惊慌起来。

宗寄罗按上了她的肩膀,道:“你放心,他已经死了。”

韦雁娘怔愣了半晌,急急地抓起木棍,在地上写下了“长安”二字。

“你家在长安?”宗寄罗问道。

韦雁娘摇头。她虽听不懂胡人说话,但他们话语间时常提到长安。

宗寄罗见她又写又画,勉强明白了她的意思,问道:“他们是谁啊?”

韦雁娘抓着木棍,一时间犹疑。一张张令人嫌恶的面孔从眼前飘过,然而她不清楚他们的名字和来历,只知道他们都是胡虏。

宗寄罗想了想,道:“除了脸上有刺青的那个人,还有谁?”

另一群胡人。韦雁娘答道。

宗寄罗纳闷:“还有另一群胡人?”

这城池换了许多主人,韦雁娘也不能一一分清。

宗寄罗问道:“你说的那群胡人,长什么模样?”

韦雁娘丢了木棍,依旧在头上比划。

宗寄罗渐渐看出,那群人髡顶扎辫,这样怪异的打扮,她只见过两年前到访洛阳的凉州使者。

韦雁娘所知的,也只是形貌而已。

宗寄罗越想越不对劲,赶忙将此事告诉成之染。

成之染正在堂中听杜黍禀报军情,闻言心下一沉。她也记得髡顶扎辫是凉州胡人的模样,那可就怪了,与关中毗邻的凉州酋帅,确是屈脱末无疑。难道他们之前也在金城?

她略一沉吟,道:“前些日子派去姑臧的使者,至今还没有音讯。凉州杂胡纷乱,诸事还需小心为上。”

堂中正交谈,忽而从外间传来几声呼喊。

柳元宝步履匆匆地赶来,向成之染道:“方才巡城时,有一人昏死在城下,看装束,似乎是从关中来的。”

堂中众人都一惊,不由得面面相觑。

“他如今人在何处?”成之染问道。

“在北城行营,人都已经冻僵了,正盖被捂着。”

柳元宝头前带路,将成之染领到行营。军士正忙里忙外,端来些炭火热汤供那人取暖,折腾了半天,众人神色都不怎么好,看那人半死不活的样子,还不知能不能救过来。

成之染在屋外等候,北风刮得越发狂慢,她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心跳,这可真奇怪,明明那风声,比她的心跳更猛烈三分。

见那人迟迟不醒,柳元宝劝她先下去歇息。

成之染摇头:“我心中不安。”

帐中突然传来一阵惊呼声,军士出外道:“将军,那个人醒了!”

成之染进门一看,窄窄一方榻上高高地隆起一团,围在榻侧的军士散开,露出那人劳瘁的面容。

乌七八糟的脸上,唯有一双眸子隐隐闪动着微光。他张了张干裂的嘴唇,虚弱的声音宛若游丝。

“长安……救长安……”

旁人听得不清晰,正犹疑之间,成之染悚然一惊,道:“长安如何了?”

她一颗心提到了嗓子眼,那人却仿佛用尽了周身力气,在胸前摸索一阵,人又昏过去了。

众人急得直跺脚,成之染迟疑了一瞬,吩咐近旁的军士掀被,从那人胸前衣襟下掏出一个书囊。

她拆开书囊,里面装的是一枚巴掌大小的木简,密密麻麻的小字,正是成襄远的笔迹。

漆黑的墨迹在眼前晃动,如同寒夜中凌风觳觫的枯树。

良久,成之染发觉,是她的手在抖动。

“屈脱末……”她几乎咬牙切齿,“他怎么会在长安!”

众人听闻屈脱末率军围困长安,都惊愕万分。

这简直不可思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