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棠齐已为众人备好客房,宗寄罗将成之染送到住处,又攀谈了许久才离去,一出门便惊呼道:“徐郎君,你怎么在这?”
徐崇朝向她一礼,成之染从屋里探出头来,笑了笑:“阿兄久等了。”
宗寄罗看了徐崇朝一眼,挥挥手便离开了。
天色已昏沉,成之染点亮了屋里的灯盏,一言不发地坐到矮榻上。
徐崇朝神色纠结,望着明亮的火舌,眸中晦暗不明。
“阿兄可是为寻阳之事而来?”
徐崇朝眉头微蹙,垂眸道:“驻扎在西府,是义父的意思吗?”
成之染扯了扯唇角,忽而想起宗棠齐莫名的笑意,想来对方能明白成肃的意图。追讨张灵佑这等大事,岂是辅国将军钟长统足以独力担负的?她虽不曾向成肃问明,但临行前那一番试探,足以窥见他胸中所想。
见成之染默然无语,徐崇朝愈加烦闷,在屋内逡巡良久,道:“寻阳一日不能收复,我姑母一家便一日不能周全。我岂能在此坐以待毙?”
“收复寻阳谈何容易?”成之染抬头看着他,“但若是找寻江郎家眷,我愿助阿兄一臂之力。”
“你?”徐崇朝半信半疑。
“阿兄说得对,大军等得,江家等不得。我愿随阿兄一道去寻阳,将他们接回金陵。”
徐崇朝难掩诧异,半晌不吭声。
成之染淡淡一笑:“难不成阿兄不想去寻阳?若我会错意,那便另想办法罢。”
“不,我愿意,”徐崇朝正色道,“但不知钟将军可否答应。”
成之染笑道:“这可由不得他。”
徐崇朝略一思索,道:“我在钟将军帐下听令,手头并无人马可用。”
“人也不消多,人多了反而不便。”
成之染话音刚落,门口忽传来吱呀一声脆响。
徐崇朝一惊,喝道:“谁在外面?”
“是我啊……”屋门被缓缓推开,露出宗寄罗稍显窘迫的面容。她手里拿着个方盒,支吾道:“我有件东西忘记给狸奴,刚巧你们在说话,就、就没好意思打扰……”
成之染将她拉进来,笑道:“这是什么?”
宗寄罗打开方盒,里面赫然是一根挂穗。
“我早就想给你了,可惜一直没机会。”
成之染笑笑,摸着腰间空空如也的刀环,道:“我那把长刀,不小心弄丢了。”
宗寄罗深表惋惜,叹息道:“那你这次去寻阳,岂不是更加凶险?”
她果然听到了二人的对话。
成之染并不意外,道:“此行是智取,哪里能动刀动枪?”
“我跟你一起去罢,”宗寄罗忍不住道,“多我一个人,也多些助力。”
徐崇朝欲言又止,成之染问道:“宗将军岂会答应?”
宗寄罗笑道:“这也由不得他。”
成之染原本还半信半疑,但宗寄罗不知怎的说服了宗棠齐,对方虽面带不悦,却未加阻拦。反倒是钟长统疑虑重重,还迟迟不肯松口。
成之染问道:“令侄如今该有七八岁了罢?”
她猛地这一问,让钟长统不由得一晃神。当年他兄长出师未捷,死于庾慎终之手,幼子尚在襁褓中,他怀抱婴孩投奔成肃时,正是成之染接手照料了一番。俯仰今昔,恍如隔世。
“南康郡公稚子年方四岁,生死尚未可知,将军推己及人,岂能坐视不管?”成之染抿了抿唇,道,“我意已决,望将军成全。”
钟长统默然良久,再没有多说什么。他从军中拣择出数名勇士,护送一行人西上。
————
众人自水路而上,轻舟掩映于崇山峻岭之间,一路上风平浪静。钟长统派来的十名军士中,有一人成之染看着眼熟,两人大眼瞪小眼,她忽而灵光一现:“石阿牛?”
石阿牛亦是迟疑:“柳……柳元宝?”
成之染不由得一笑,她从前在幼军操练时,仍打着柳元宝的旗号。没想到一别数年,当初的伍长还记得她。
石阿牛如今在钟长统军中担任什长,也知道此番西上的缘由所在,多多少少推测到眼前故人不同寻常的身份。然而他粗中有细,惊讶之余也并不多问。
成之染感慨万千:“伍长如今已是什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