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一愿世清平 > 第8章 太后病危

第8章 太后病危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次日早朝过后,皇帝在长乐宫传召了太医院所有侍医。

别允同其他婢女一同在外间候着,她紧紧攥着双手,心动如鼓。

回想早上,自己来伺候梳洗时,外祖母疼痛难忍,就连起身都已不能。

老侍医从里间走出来,众人立即将目光投了过去。

皇帝上前道:“杨太医,母后怎么样了?”

老侍医从容跪下,抬手取下头上的帽冠,放在一旁地上,俯首行一礼,方说道:“禀陛下,热伤气,寒伤行,故每到天寒筋挛骨痛,娘娘阳虚气衰,今冬只怕更甚。民间有一法子颇为艰险,是为刮骨疗伤。太后腰疾积年已久,除此,已别无他法。”

此言一出,众人便觉屋中气压霎时低沉。过了好半晌,皇帝才摆摆手,叫侍医平身。

皇帝揉了揉眉心,转身看向别允,别允忐忑地走上前,语气茫然唤了声:“舅舅?”

刮骨疗伤,可能有人曾听说过,但在座之人,谁也没有亲眼见过。皇帝心里拿不定注意,别允亦是不知该当如何。

太后年纪已长,这刮骨之痛,更是难以想象。

就在场面僵持不下之时,太后的声音从里间传了出来“刮吧,朕准了,刮”,声音细弱,但十分坚定。

眼看太后如此坚持,皇帝心下松了口气,当即吩咐太医令,刮骨疗伤。

一时间,整个长乐宫忙碌起来。

殿中架起火盆,年岁最老的那位太医肃立在内,将旁侧案上各式刀具依次置于火上灼烧,屋外院中支起一排药炉,待所有药材准备齐全,侍医将皇帝及其余人等请至殿外等候。

侍医们进进出出,顶好的药材一碗碗往里进,猩红的血水一盆接一盆往外送,治疗一直从辰时持续到申时。

刚开始,还能听到凄惨的呼叫声,到后来,便是一点声音也没有了。

皇帝与长乐宫众人一直在殿外等候,无有人敢离开,角落里有那忠心的奴婢时时祈祷参拜。

别允从未觉得时辰是如此难熬,往日坐着发会儿呆,一个下午便过去了,今日来来回回无数次,每一步都是数着时辰过。

直到日落时分,老太医才满身是血、步履蹒跚地从殿中出来,下得台阶,只来得及说出一个“好”字,便直直往地上倒去。

幸得旁边侍卫眼疾手快,赶在倒地之前将人捞起,在殿外煎药的侍医立即跑过来,捏了块老参放到老太医口中吊着。

跟在老太医后面出来的侍医拱手说道:“启禀皇上,太后娘娘常年腰痛乃因腰上有处旧伤。旧伤经年未愈,伤处的骨头歪长出来,才致疼痛难忍,现积骨已除,但元气大伤,往后还需好生休养。”

直到这时,众人紧绷的心才稍稍放松下来,皇帝面露喜色,掷地有声地连说三遍好,又重重赏了太医院。

因着太后刚刮完骨身体颇为虚弱,实在不宜探望,嘱咐几句,便仓促地走了。

别允同几个年纪大的姑姑留在身旁侍候,其余人也都退下。

别允进入殿中时,还有浓浓的血气没有散去,腥甜腻人。

太后俯卧在床榻上,闭着眼睛,一动不动,后背衣裳被剪开长长的一条,上面覆了一大块纱布,雪白的纱布上渗出大团血色。

她的心揪做一团,难受至极。

抬起手,想上去帮太后盖床被子,却又怕牵扯了她背上的伤,只好又放下,傻站在那儿,手足无措。

别允此时才发现,原来人是这么的脆弱。

记忆里身体一向康健的祖母,一夕之间便动弹不得,而自己就站在她身边,却连半点都不能分担。

见她站在床榻旁失神的模样,姑姑宽慰她道:“女郎,侍医说了,娘娘只要好生休养便会了无碍,女郎莫要太过伤心。天色已晚,不若女郎先去休息,说不得,娘娘明早醒来,看见的却是一脸憔悴的女郎,那时伤口还没疼,先要心疼坏了。”

别允听得姑姑同她说话的声音之中,掺杂了一些滋滋啦啦,似蝉鸣又似风声,也觉得自己不太好了。

即时着人将外面的美人榻收拾出来,赶紧躺下歇着了。

只是歇也歇不安稳,担心太后更中会醒,房中生出一点动静便要睁眼看看。

别允心动如鼓,殿中为太后休息所燃的安神香也不能让她缓合半分。

捱到次日一大早,便立刻起来。

在偏殿洗漱一番,刚用完早点,就听见外面嘈杂起来。待到人都走远了,别允打开门询问外面的婢女情况,方知是宫中妃嫔来探望太后,皆被挡回去了。

太后身体欠佳,长乐宫闭门许久,要不是这次病倒,不知还要等多久才有机会来一趟,因此这些妃嫔们齐齐赶来。

及至隅中,太后也没有醒来,几位姑姑连忙吩咐人去太医院,别允则在殿外候着。

结果刚出门没多久,昨天主刀的老太医就来了。跟在皇帝身后,其后携着两个小童,身旁是两列披甲执锐的羽林军,想是下朝后急急赶来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