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玄武关失守!”
“报——朔方城破!”
“报——云州陷落!”
八百里加急的羽檄如同一道道流星,从边塞穿梭至都城,最终映入当朝天子萧乾的眼帘里。
他少年时即位,尔来已有二十余载。此等情形,却还是第一次遭遇——
“启禀陛下,北秦藐视和约,悍然南侵。旬日之内,连夺三州一十五城!胡虏凶残无道,烧杀掠夺。所至之处,哀鸿遍野,满目疮痍。还望陛下收复失地,救民于水火之中!”
此时此刻,那尊雕龙髹金的金銮宝座,竟令人如坐针毡。萧乾霍然起身,目光泠然。
他沉声道:
“西北告急。诸位爱卿有何高见?”
上下百官,左右侍从,皆不敢言语,静若鹌鹑。
许久,总算有一个尖细刺耳的声音打破了沉寂:
“臣以为,不若以退为进,先行议和。”
又有一位大臣紧随其后,道:
“臣、臣附议。‘夫兵者不祥之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大魏承平日久,何必遭此无妄之灾?况胡虏犯边,古已有之。高祖时亦有先例。诚宜恢复岁赐,重开榷场。以我泱泱大国风范,收服人心。亦免使生灵涂炭,民生凋敝啊。”
萧乾冷笑一声,不置可否。
众大臣你看我,我看你,一时不知如何是好。终于,一位绯衣大臣怯生生地道:
“微臣以为,不如效法旧时制度,令大魏公主嫁与北秦可汗,由此化干戈为玉帛……”
“胡说!”萧乾厉声喝道,“公主年仅十岁,岂可和亲?即使以宗室女子假充公主,北秦贪而无信,又怎会只因区区一名女子而休战罢兵?和亲一事,既损我大魏颜面,又无半分效力,可谓得不偿失。汝出此言论,是何居心?”
“微臣失言,还望陛下恕罪!” 绯衣大臣以头抢地,砰砰作响。众大臣也纷纷投来鄙夷的目光,全然忘记了自己方才那副胆怯的模样。
“起来吧。”萧乾冷冷瞥了他一眼,最终将目光转向了角落处的紫衣大臣。
“杜爱卿,你有何高见?”
紫衣大臣拱手一礼,道:
“臣以为,北秦狼子野心,垂涎中原已久。此次南下,早有预谋。如今西北半壁,岌岌可危。贼势猖獗,直逼梁京。若一味忍让,只怕会长其气焰,助彼威风。百年山河,亦难免落入贼人之手!”
此言一出,满座哗然。众臣惊诧于他的大胆,却无人敢出面驳斥。
萧乾猛一拊掌,道:
“好。我大魏自有精兵良将,岂容蛮夷进犯!与其苟且议和,不若即刻宣战,一决胜负!眼下战况紧急,先于西北诸府调取十万兵马。朕亦要率领御前诸军,亲征北秦!”
“吾皇英明!”众人跪地高呼,声震穹顶。
朝堂之上的决议,终于化作千万张雪片般的文书,张贴在无数条大魏国境内的大街小巷。
“萧姐姐,你听说没有?北秦打过来了!”一大早,阿诚便急匆匆地跑到了店里,道,“眼下外边都在议论,说是皇上要征兵。告示也贴出来了……”
顿时,一股强烈的不祥预感攫住了萧珠的心脏。她一把抓住阿诚的肩膀,问:
“你是从哪里看到那张告示的?”
像是被萧珠捏疼了,阿诚身子一缩,道:
“满大街都是。不过,我认识的字还不够多,看不太懂……”
他像是猛然想到了什么,瞥了一眼正在后院的柳燕,小声道:
“该不会,柳大哥也要去吧……”
听闻此言,萧珠只觉一阵头晕目眩。她勉强稳住心神,道:
“我去看看。你好生陪着燕哥哥。”
阿诚点头答应,目光似乎透露出些许同情。萧珠此时已经无暇顾及其他,急匆匆地便跑出了店门。
她来到不远处的岔路口,看见那张白纸黑字的告示下已围了一圈人。萧珠也顾不上礼貌,凭借一股蛮劲挤到告示的正下方,一个字一个字地念了起来:
“北秦夷狄,凶蛮无道;犯我国土,屠我同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诚征义士,卫我家邦……凡十七岁以上,三十岁以下健全丁男,每户均需入伍。或三丁抽一,或两丁抽一,五丁抽二。单丁若无父母在世,亦需应征。”
萧珠一口气念到最后,总算松了一口气。
什么啊,柳燕还没满十七岁呢。因此,根本不需要担心——
不对。
若是作为“柳燕”,柳燕的确没满十七岁,可他现在是——
“柳宴”。
若李大娘尚未亡故,柳燕还能以赡养父母的名义摆脱兵役。可偏偏她业已离世,连户籍上的“李氏”二字也被涂掉了。
这就意味着,柳燕虽然作为她的孩子逃过一劫,可又将作为她的孩子,再次面临死亡的威胁。
如此看来,命运似乎给他和萧珠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