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夫君好像失忆了 > 第126章 入昭狱

第126章 入昭狱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清晨,一辆马车行驶在官道之中,其轮轴转动之声,在宁静的清晨中显得格外清晰,直奔皇宫大门而去。

车内端坐着梓炎和廖清,梓炎手握从北地九死一生带回来的账本。

“有了这个贪墨账本,加之廖大哥你这人证,皇上定难推诿,势必要彻查孟总兵等人山谷遇袭之事,殷氏等人一定要为此事付出代价,北地的贪墨之风也不可再有。”言罢,他目光如炬,望向身旁同样义愤填膺的廖清,后者紧握双拳,颔首以示坚决。

大殿之上,百官奏事。蓝梓炎走出队列,向皇上而跪,声音沉稳道:“臣有事奏。皇上治国勤勉,常忧百姓之苦,军旅之辛,故而,每年都会有大笔军饷下拨北地,百姓与士卒闻之,无不感念圣恩浩荡。然,北地天寒地冻,风雪肆虐,苦寒难当。士兵衣衫褴褛,食难果腹。百姓亦是生计维艰,饥饿与寒冷交织,冻殍遍野,景象凄然。”

一时之间,大殿内一片沉寂,官员之间皆是缄默不闻,或低头不语,或眼神闪烁。

许久,皇上沉声质问:“如你所说,朝廷军饷既已下发,何以北地军民仍受此等苦楚?此中矛盾,你作何解释?”

梓炎神色坚定,道:“皇上,此乃有人不顾士兵和百姓死活,肆意贪墨军饷,将国之之银转变成私家财产,更有甚者,为了权利不惜杀害同僚性命,枉为世人。”

皇上的沉默让官员们更是大气不敢喘。忽而,柳大人高声大呵,“浑说。若北地的情况真如你所说,殷总兵又岂会安心在那驻守边疆?内阁至今未见过殷总兵有关北地不堪的奏疏。”

梓炎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眼神中满是嘲讽,道:“那是因为,殷总兵就是带头贪墨之人,且当中涉及之人众多。”

姜阁老亦怒不可遏,道:“放肆!竖子小儿,辱没上官,此乃大不敬之罪。”

梓炎不为所动,从怀中拿出一个蓝色本子,高举过头,“朝廷下发军饷,到达北地士兵手里不足一成,孟总兵正是在调查贪墨之事时,不幸于山谷中遇难,后来有人看到在山谷中加害孟总兵的就是殷氏手下。臣这里证物证俱全,恳请皇上圣裁。”

皇上身边的太监走下台阶,双手接过蓝色本子呈给皇上。皇上简单翻阅两页后,将本子合上,问:“这上面记录的是什么?”

梓炎恭声道:“回皇上,是朝中权贵收受银两、贪墨饷银的证据。这正是当初孟总兵带人调查所获。”

皇上复又问:“你刚刚说,孟总兵率大军归营途中罹难,乃殷氏所为,可有实证?”

闻此,太子一党皆怒目而视梓炎,殷氏者,乃太子外戚。

梓炎无惧任何目光,“有,此刻正候于殿外。”

皇上一个眼色,身边的太监便唱道:“宣——”

守卫带着廖清走进大殿,他跪在梓炎身侧,叩首道:“臣,北地李副将麾下廖清,参见皇上。”

皇上沉吟片刻,问:“你知道孟总兵是因何而死的?”

廖清紧张地握紧拳头,随后说:“是。孟总兵率军归营时,行至山谷,遭遇山石滚落,故而与大军一起命丧谷中。”

殿中静谧无声,众人屏息等着廖清的下文,可这下文迟迟没有听到。梓炎转头,以眼神示意他继续说。廖清再次握紧拳头,回转目光,终是缄口不言。

梓炎面露难以置信之色,低声质疑道:“廖大哥?”

此时,柳大人发问道:“可有下文?你既然活着,可知山石滚落是否人为?”

廖清喉结滑动,良久,终启齿道:“臣能活命,实乃侥幸。臣在军中素有‘飞腿’之称,奔逃迅捷。事后曾潜回探查,”廖清顿了顿,可目光不曾偏移,艰难续道,“应是天意。”

梓炎闻言,神色骇然地望向廖清。他从未怀疑过廖清的心思,只因他们是常年在一起并肩作战的兄弟,情同手足,从未有过间隙。明明前几日还说好的,怎地今日就变卦了?

梓炎怒不可遏,一把揪住廖清的衣襟,厉声质问道:“你怎可反悔?你对得起孟总兵在天之灵吗?对得起李将军吗?对得起和你同吃同住浴血奋战的同袍吗?可是有人胁迫于你?你说话呀!”

太子一个眼神,守卫自廖清身后上前,将梓炎强行拉开。

朝臣纷纷指责,“岂有此理!大殿之上竟敢对同僚咆哮拉扯,可有将圣上放在眼里?”

“就是,到底是小家之子,全无礼数......”

柳大人上前问廖清,“廖清,可是有人胁迫于你?若是有,皇上面前,你自可陈情。”

梓炎死死盯住廖清,而廖清则缓缓阖上双眸,似在逃避那灼热的视线。

忆及数日前,梓炎将账本递至他手中,两人看过后,一拍即合。如此,人证物证齐全,他们既可以将孟总兵遇难一事昭告天下,也能破除北地积弊,让士兵过上好日子。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二人开心之余,还小酌了几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