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冯清瑶,冯显跟安嘉乐接触得更多。虽然安嘉乐忙于政务,但也没忘记客人,每天都要找冯显说说话,他俩还一起喝过酒。都说酒桌上最能见人品,冯显做生意这么多年,自认为还是有几分识人的眼光的。
“娘,你信我,安少爷年少有为,又是探花郎,身边干干净净,这样的好女婿可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的,错过这村可就没这店了。”冯显极力劝道,想撮合这桩婚事。
冯清瑶只恨这是客栈,让她连个躲的地方都没有。提起自己的亲事,她总是有些害羞的。
冯氏早就有这种想法了,只是她还有些顾虑:“我只怕人家看不上我们。这么年轻的探花郎,恐怕是想往高门大户里找,未必看得上我们。”
冯显:“娘,你这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依我看,安少爷不像是那种一心只想攀高枝的人。再说了,我妹妹多好,不仅长得好,女红持家养养都拿得出手。娘,你跟杜太太交好,不如回去以后就写封信试探一下?”
“等我再想想,你赶紧回房去歇息吧,明天还要赶路呢。”冯氏见女儿已经羞得不行了,于是催促儿子赶紧去休息。
等冯显走后,屋里只剩下母女俩,冯氏这才开口问道:“你觉得安少爷怎么样?”
冯氏并不古板,事关女儿的终身大事,总要问问她的意见。
男女有别,在安家作客的这几天,冯清瑶只见过安嘉乐两面,一次是刚来的时候,另外一次就是今日的送行。他俩私底下连一句话都没说过,自然称不上有多么了解。
冯清瑶回想起安嘉乐的模样,怪不得能被点做探花呢,长得可真好看啊。他不仅容貌英俊,风度翩翩,待人却很温和,如沐春风。
见女儿虽然不出声,脸上却罕见地露出一丝娇羞,冯氏心下便明白了,又道:“你二哥是个生意人,很难被人哄骗了去。既然他都说安少爷人品好,那必然是错不了的。若你也有意,等回去后,我就写信探探杜太太的口风。”
“但凭爹娘作主。”冯清瑶低着头,小声道。
这就是愿意的意思了,冯氏也高兴起来,她唯一忧虑的就是害怕安家看不上她的女儿。不过无论如何,总得去试一试,万一成了呢?
安家,杜秋容也正跟安永兴说起这事。
“老爷,乐哥儿都快十九了,也该说亲了,你觉得冯姑娘怎么样?”
安永兴仔细回想了一下:“模样还行,只是不知道性情如何。”
杜秋容早就考察过了,笑眯眯道:“这几日相处下来,我是越看越喜欢这姑娘,不仅性子好,端庄柔顺,为人处事也稳重大方。”
安永兴思索了一阵,才道:“我们两家也算门当户对,你与冯太太自小认识,也算是知根知底,只是不知道乐哥儿有没有看中。”
“老爷若是觉得还行,等乐哥儿回来了我问问他。”
安嘉乐下衙回到家,换了一身家常衣服,去正院请安,杜秋容就直接开门见山地问了。
“……清瑶贤良淑德,适合娶回家做妻子。我和老爷都很赞成,关键还是要看你的想法。还是说,你想等到回京以后再寻一门家世更好的?”
安嘉乐很惊讶,万万没想到他娘居然会生出跟冯家结亲的想法。不过仔细一想,按照当前的社会环境,他确实应该考虑婚姻大事了。
碍于礼数,男女双方能在定亲前相看一面,就是极不容易的了,多少人都是盲婚哑嫁,只有成了亲才知道对方长得是圆是扁。
好歹他已经见过冯清瑶两面,知道她的长相,容貌清秀,举止也端庄。
“娘,我不在意家世。娘和她相处得多,既然娘说她好,我相信娘的眼光,我们两家也算门当户对,就依娘的意思。”
安嘉乐一直比较推祟门当户对的婚姻,谁也不必迁就谁。虽然现在他和冯清瑶还不熟悉,不过感情是可以慢慢培养的。
“好。”杜秋容见儿子同意了,高兴得眉开眼笑。
冯氏一行人回到京城,当晚,她就跟自家老爷说了想跟安家结亲的事。冯老爷叫来二儿子,仔细问清楚了,便也极力赞成这门亲事。
冯氏斟酌再三,慎重地写了一封信给杜秋容。
信刚发出去,估计还在半路上,她就收到了杜秋容的来信。信里,杜秋容是替自己的儿子向冯家求亲的。
男方主动提出来,冯家人高兴极了,冯清瑶羞涩地抿嘴笑。
为表慎重,安永兴带着厚礼亲自去了一趟京城,正式登门求亲。冯家当即答应下来,两边交换了定亲信物,商量好等安嘉乐任期满了回到京城再成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