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后山。
曙光乍现,照破黑暗,露出蒙蒙雾气之下的清幽之景。
老少两人相对跪坐,是师者为弟子解惑的时候,亦是师徒分别之日。
老者神情中带着些许不舍,但却无言闭目,只是用布满沧桑的手轻抚白须。素衣年少者深深磕头,似是将一切脆弱尽付在这一拜。告别恩师,挺拔的身姿带着坚定不移的气势踏上路途,一往无悔。
清风似解离人愁,点滴惆怅化心头。
荀夫子睁开眼睛,瞳中没有寻常老者般的浑浊茫然,唯有岁月沉淀下的睿智静敛锋芒。望着韩非离开的背影,良久,轻轻一叹,带着丝丝不舍。
“你不去送他一程?”
悠悠之语中似乎有点担忧。
“您不是也对他很是信任吗。”所以,不必担心。
一道身影从韩非离去的幽径中走出。来者一袭白衣悠然,青丝如墨只用一条发带随意的将有些碍事的发丝绑起,修长的左手手持一管白玉萧缓缓而来。
“哦?你真的放心?”
空灵之语似是安抚了荀夫子的心情,微皱的眉头舒缓,苍老的脸上慈爱之意不言而喻。
闻言,少年只是轻轻的勾了勾唇角,不可置否。
“此次闭关,结果如何?”
荀夫子看着白衣来者,心中复杂情绪稍稍平复。
只见少年虽是双目轻阖,但通身气质清贵中带着缥缈,当真是“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故丰神如玉兮,倜傥出尘。”
“聊胜于无。”
薄唇稍显苍白,少年将人扶起后,便与荀夫子一起向山下走去。
“你的身体一向不好,次次闭关还都照顾不好自己,什么时候花些心思在疗养上,老夫也不至于次次问。”
听到这话,荀夫子眼带不满的瞪了身边待如亲子的少年。
“师尊,不过陈年旧疾。”
淡然眉目染上一丝无奈,思绪回到十二年前。
犹记当年,清风朗日依旧似如今,但那时师尊还未霜发满鬓,此身还是稚子之身。有人为着莫名执念,迫使他不得不强行运用神魂记忆的术法,后又被仆从恶意遗弃寒潭,奄奄一息。
有一人为采药而来,见此,惊诧之余连忙救起。
一个缘分固然使得病弱之躯落下固疾,却又带来了一份真情,也是有得有失吧。
“在想什么?”
荀夫子见身边的人走神,苍老沉稳的声音带上了疑惑。
“世事无常,缘分难道。”
萧韶若有所指。
“你总是说着缘分,可这么多久了,为师还是未见你主动与谁结下缘。”
许是韩非的离去,许是气氛正好,荀夫子难得的感慨道。
“……”萧韶感到身旁老者传来的情绪,一时默然。
儒家弟子大多是务实,缘份一说,多是敬而远之,他说着缘分,其实也不过随心而动,不愿理会世事罢了。加之能入得他眼的,除去立场,也不过几个,自然更喜爱在藏书阁中静静看书。因这,外界对于他的了解竟是只有一个名字,一句“天姿聪慧,生性喜静”,却是让师尊念叨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