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办不好,祸大祸小,便未可知了。
元煦知道江延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纨绔,但他能短短时间,就将此事分析的如此透彻,心下也颇为吃惊。
江延舟说完,又恢复了玩世不恭的神色,讨好的欠身凑近元煦,“我是不是很厉害,快夸夸我!”
元煦无语,这人真是难得正经一会,刚要出言打趣他,东明殿里急匆匆走出个小太监传话,是皇帝传召两人入殿。
殿内的几位皇子见元煦进来,表情各异。
有吃惊的,有不屑的,有隐忍住面无表情的。
元煦知道自己毕竟是个外人,他也没想到皇帝跟儿子们商议此种政务时,会宣见自己。
但他各种眼光都领教过,这种场面实在算不上什么。
他只担心今日和江延舟一道来,会不会引起什么猜测。
皇帝有旨,兰陵公不必给皇子们见大礼,他先给皇帝行了礼,和皇子们互相略略垂首,算是打过招呼,然后便安静侍立在一旁。
江延舟跟在元煦一侧,有样学样的走了一套流程后,也自觉侍在殿侧。
待两人站定,殿中众人才又继续刚刚的话题。
面对眼前几个晚辈,皇帝尽量用平心静气的语调道,“你们是真的要替朕分忧,还是想拿着国库的银子去做好人?”
殿中除了江延舟和元煦,站定了五个略年长的皇子。
其中五皇子生母是南夷异族,机会算是没了,大约就是来凑个热闹。
六皇子倒是勇武,只是过于冒失,当众殴打过廷臣,风评甚差。
老七是这几人中年龄最小的,今年刚满十七岁,被皇帝亲夸最像自己年轻时候。
皇帝这句话刚说完。
老七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语气恳切道,“儿臣愿拿出自己府上的储蓄和私产去同州赈灾,不动用国库一文钱!”
这举动着实让在场的众人吓了一跳。
几人先是暗笑老七蠢,但生在天家的诸位,都养了玲珑心思,笑过之后顷刻也就想通了。
今日这份差事,表面上要争抢的十分上心,但又要保证这份差事不会真的落在自己头上。
老七这招虽然荒唐,但表了一份赤诚为民的急切之心,不仅感动了到帝,又因为提议过于离谱,免于让皇帝把这份差事真的交给自己。
果然,皇上先是一愣,音量略略拔高,不怒自威道,“你的俸禄私产都是从哪里来的,不都是仰仗朕才积累的?!”
说完深深叹了一口气,有些无力道:
“你的银子不够使了,还不是要朕来贴补你,你这也算是为朕分忧吗?你的心是好的,但赈灾不是小孩子过家家,且不说你能拿出的银子够不够用,就说这次用你的私产赈灾,那下次呢,你的分忧只能分一次吗?”
七皇子诚惶诚恐磕头,语调里带了微微的颤音:“是儿臣、考虑不周了。”
皇帝疲倦的挥挥手,示意他起身。
近侍的小太监适时捧上了一盏茶来,皇上喝了一口,稍微平复了下情绪,抬抬下颌:
“承安王,这里你最年长,你说说。”
赵翎跨着长子的步伐,悠悠上前一步,腹中早已打好草稿,从容道:
“这赈灾的事,最重要的是粮米银钱,帮灾民度过荒日是头等大事,只是素来一有天灾,人祸便随之而起,其中复杂艰难就不必多说......”
话未说完已利落跪下请旨,“儿臣愿请命前去赈灾!为同州百姓办事,为父皇分忧!”
这话说的实在干脆漂亮,皇帝也忍不住微微点头。
不待皇帝又下文,赵翊便紧跟着跪了下去,恳切道:
“父皇,下月的祭天大典三哥是主办,三哥的能力自然是在我之上的,但他毕竟分身乏术,儿臣也愿请旨,前去料理赈灾事宜。”
元煦在一旁眼观鼻,鼻观心。
其实说到底,这大殿里最有竞争力的,就是老三,承安王赵翎,和老四,承远王赵翊。
赵翊心知老三有祭天大典这个挡箭牌,漂亮话怎么说都不碍事,这差事恐怕最后还是落在自己头上,与其等着被发落,不如主动接下这双刃剑。
皇帝拿茶盖轻拨了一会茶盏中的龙井叶片,沉吟了一刻也微微点头:
“老三,你就先安心办好大典的差事吧......老四你一向是个稳重的,朕就允了你的请,特命你为同州赈灾钦差主使,主理同州赈灾事宜。“
两人谢恩起身,皇帝又斜斜朝元煦的方向抬了抬手,在众人不解的目光里,缓缓道:
“兰陵公为同州赈灾钦差副使,协助料理赈灾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