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一刀逢春 > 第139章 第 139 章

第139章 第 139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月上梢头,万籁俱寂。惨白清辉森冷的泼到地上,像极了妖鬼来临之前的讯号。

就在这时,层层树木掩盖着的屋舍里忽然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瞬间惊飞了蹲在窗边树杈上小憩的鸟儿。

“找到了!”

言黎欢叫一声,兴奋的从包里拽出了一根菖蒲。顶着其余四人惊异的神情,她拿起一旁刚才还没按熄的火折子点燃戳到了油灯的旁边,又解释道:“现在天黑,在灯旁点一根菖蒲,灯火就不会熏眼睛了。”

戚斐噢了一声,换了个方向撑着下巴,开始懒洋洋的用手指拨它玩。

言黎笑了笑,将手中的小包袱重新放回枕边,也在凳子上挤着坐下来。

人都到齐了,也都坐好了,陆明晞低下头,从手中的细长条木筒中倒出了一张薄如蝉翼的纸,用指尖按着推到了中间大家都能看到的位置后,顿了顿,一时没说话。

趁着空隙,言黎极快的探头往桌上看了一眼,随后吃惊的重复道:“西狄人?有人在城里看到了西狄人?他们怎么能混进来的?每座城的城门口不都张贴着西狄人普遍的模样画像,并严禁兵士放入吗?”

她走南闯北这些年,尽管并不想主动听到与朝廷有关的事情,但有时某些信息却会趁着坐在路边吃饭休息时,鬼鬼祟祟钻进言黎的耳朵。其中,就包括“西狄人”。

传闻西狄人个个面相凶恶,是杀人不眨眼的魔鬼。在现在皇帝的爷爷……也就是殿下的太爷爷在位时,他们甚至还打仗割走了不少土地,嚣张得不得了,更是扬言要打进皇城重新登基。后来,还是长孙将军临危受命领兵出征,第一仗就将他们打得落花流水、死伤惨重,不得已后撤了一些。回过味来的西狄人再次集合起所有兵力,令长孙将军也受了几次磋。过了几年,她们才终于将所有人都打出了这里,但能平安归来的,却没有多少了……回忆着曾经听到过的内容,言黎悄悄用眼神啄了一下陆明晞,好像……之前她说她的阿娘就姓长孙呢,那些为国征战沙场的人,也许就是她儿时还在一起玩乐的堂姐、堂妹。这么想来,原本陌生的几个字眼,仿佛也都慢慢幻化成了如有实质的人的样子,好像也不再觉得坚硬冷涩了呢。

待四人看完了纸上内容,陆明晞深呼一口气,重新开口:“在溵云县临出发时,我只草草的说了一些你们就愿意陪我到这里,我已经很感激且很满足了。接下来绝对是一场鏖战,往后的凶险完全可以预料到。你们四人身份特殊,不便参与其中,到这就可以了。明日一早我们兵分两路,你们先找一个好玩的地方等着我,等我处理完丹陵的事就再去与你们汇合。”

言黎还没来得及从上一个话题中回过神来,呆呆地说:“什么?”

戚斐都不用往旁边看就知道那只小隼心里又在想着什么“绝对不能让一个人独自经历这么多”的事情,若是旁的也就罢了,就算是想卖陆明晞一个人情,她也愿意奉陪。

可现在明显已经不是她们这种普通人……不对,应该是不愿参与到朝堂之中的人能触碰到的东西了。丹陵离边境十万八千里远,又怎么会在城里突然出现几个西狄人,更何况已经能在明面看到几个,说明暗地里已经有了伺机而动的一群。都是聪明人,戚斐不信陆明晞看不出这其中的异样,也不信她想不明白是谁“放”这些人进来的。

而既然知道,无论情谊如何,都不应把她们牵扯进来,如果只有自己便罢了,主要是还有另外三个本就毫无关联也一无所知的小孩子。若是今晚陆明晞不说,明早戚斐也会用各种各样的理由阻挠言、温、孔三人进城的。

“好,”她点点头,一口答应下来,“那我们明日一早就走。”

“等等,什么……”言黎还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凑近戚斐小声道,“来都来了,我们不进去吗?”

戚斐说:“嗯,不进去,里面没意思,乱糟糟的。我们找个舒服的地方一边玩一边等她好不好?钓钓鱼、玩玩水什么的,还可以带你们去云霁阁玩玩,剑霜应该就在这附近,你之前不是想找她玩吗。”

“哦……哦……”话题转变的实在太快,言黎有点发愣,下意识便要应声。

就在她即将被戚斐忽悠瘸了的时候,不料坐在一旁的孔砚成却忽然道:“我要进去,你们三人先走吧。”

……就知道这闷葫芦要干出这种事,早知道就先把她忽悠服了。

可惜没有早知道。这话落地后,言黎的眼神也眼见着变得清澈了起来,当即便问:“我们怎么能自己去玩,留殿下一个人在危险里呢?”

好,好好好,刚才的话直接功亏一篑。戚斐说得口干舌燥,拿起桌上的水喝了一口。凉,太凉,和她现在的心里一样凉。

戚斐和陆明晞暗中交换了个视线,彼此都知道对方在想什么。这次,换成后者开始游说:“真的不用,我王府上下上百人,谋士十余个,兵士百余人,不缺你一个。与其一齐紧张,还不如你们先一起去玩,这样我在这边处理的也更安心,你说是不是?”

孔砚成低头沉吟片刻,摇了摇头,“殿下也说此去凶险,又加之有流窜的西狄人藏匿城中,不知何时便会爆炸。若他们的援兵一到,就算殿下府上百余人,又如何是他们的对手,又该如何应对,这是其一。其二,就算不为了殿下,我也要进城为丹陵百姓。城中人多眼杂,难免有疏漏之处,多我一人,也许就多了一个得以平安归家的子民。家中老人从幼时就开始教导我,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无论何种身份,都要护国佑民,解民之于倒悬,虽死不悔。这一次,便就是了。”

完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