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南城大学社会实践报告 > 第30章 放假

第30章 放假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南城大学辩论队在本届国辩赛中惨淡地收场,虽然没有引发轩然大波,但辩论队以及相关院系老师都对岑淼、姜阔和袁凌颇有微词。

岑淼原本就不一定在出场队员名单中,姜阔是奉了校团委老师的命令去外地领奖,又是“有功之臣”,所以袁凌便承受了最大的批评。

经教练商量讨论,她们三个被认定有抱团搞小动作的嫌疑,影响辩论社纪律,因此赛后全部被开除出了社团。

眼下学期已经过半,日常生活没有比赛要准备,她们都多出了许多时间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顺便还丢了工作的姜阔就更清闲了,她甚至开始过上“宿舍—专业课教室”两点一线的生活。岑淼每次去她们宿舍,都能看到她在学习英语。

“你六级不是早就过了吗?干嘛?要刷分吗?”

姜阔打了个哈哈糊弄了过去,然后问岑淼找她有什么事情。

“不找你,袁凌呢?”

“去同学宿舍开选题会呢,一会儿回来。”

等待期间,她们顺便讨论了一下帮助摇滚社升星的事项。

为了拿下一间独立的活动室,她们俩现在都是摇滚社的成员了,虽然一个连五线谱都不会看,一个甚至是音痴。

姜阔在活动策划领域是专业的,她撰写的《摇滚社系列活动策划方案》不仅能满足“一年度中,社团活动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在Adam的配合下,落地的活动策划方案也达到了“一年度的社团活动在校内外取得较大影响力,并获得好评”这一条。

而“支持配合社团联合会相关管理条例,及时汇报社团相关工作”,则由岑淼这个熟悉社团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的老文娱体育部部长条条把关,保证社团负责人与社团联合会主动沟通,社团报送各项材料齐全,社团活动信息发布及时,社联会议每次按时参加且认真做好会议记录。

她们像在做游戏日常任务一样,积少成多地给摇滚社攒升星分数,只等大四开学后,社团挤进四星社团行列,她们赶论文的时候不用去图书馆占座。

意外之喜就是,在姜阔的运营策划之下,摇滚社的官方社交平台矩阵搭建了起来,并且已经有一些品牌私信联系她谈商务合作了。

偶尔进到后台查看数据,姜阔总忍不住和岑淼感叹:“果然,自己创业就是比替人打工有动力啊。”

袁凌开完会回来后,岑淼热情地拉住她到自己座位前坐下,她拿出平板电脑、点开一份pages文稿,恭请袁凌赏眼浏览。

“在北城美术学院看展的时候,有一个讨论人工智能图像生成的作品吸引了我的注意,我翻阅作品文献综述和调研案例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诞生于人工智能时代的新职业——数据标注员。

因为数据标注的学历门槛较低,只要掌握电脑的基本操作就能上手,所以许多数据标注公司会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开设公司,招募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例如全职妈妈、残障人士、职校学生。

我不评价这是一份怎样的工作,我只把我目前为止收集到的所有资料展示给你,你自己生成观点。”

岑淼的话还没说完,姜阔就已经搬着凳子凑过来一起听了。

袁凌仔细翻了几页资料后,还以为岑淼只是和平时一样,抛出个话题和大家一起头脑风暴,她想了想问:“你想聊哪方面的话题?”

“不是,我是来给你送选题的。”她瞥了眼身边的姜阔。

姜阔立马明白她的意思。自从袁凌“因病退赛,不顾大局”并退出辩论社后,她保研的概率就比之前少了几分,院里也有老师对她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提出了批评。

她们俩心中一直觉得对袁凌有所亏欠,因此这半个月来,搜罗了不少新闻类专业权重很高的国家级、省级奖项,发给袁凌,督促她参赛。

姜阔甚至急得都要拿袁凌身份证替她报名了,但袁凌却不以为意。

此刻岑淼亲自来送选题,她当然要煽动袁凌的热情。

“这个选题可以挖掘的社会议题有很多啊,可以从留守妇女儿童的角度写,也可以从大学生就业率和学历贬值的角度谈,或者做成人工智能背景下社会变革的深度报道也行。”

姜阔条理清晰地替袁凌分析,但岑淼却想拉住她让她不要再说了。岑淼怕她们说得越多,越像是在给袁凌出命题作文一样。

袁凌有她的傲骨,相比她们为了达成目标会去做自己不感兴趣的项目,袁凌在专业课上完全是凭兴所至行事,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她新闻理想的纯粹性。

岑淼一手按住姜阔的肩膀,同时一脸真诚地看向袁凌说:“我之所以把这个选题告诉你,是因为我周围的同学里,找不到比你更有底层关怀的新闻人了。我也不是因为希望你通过这个报道获奖,所以才给你这些资料,我是真心希望你去写人工智能算法背后的人类劳动者,去写珍妮机引进工厂后,大规模失业的手工力劳动者,以及还未被赶出工厂的纺织工人。”

刚刚出现在袁凌脸上厌烦的表情终于淡化隐去,她此刻又重新认真思考起岑淼的选题。

她接着刚才没看完的资料继续往下翻,眨眼的频率越来越慢,直至全神贯注。

岑淼舒了一口气,她松开姜阔的肩膀和她交换了几下眼神。等袁凌摘下眼镜,塌着腰靠在椅背上,她们像两只受惊的土拨鼠一样,倏地同时看向袁凌。

“还说‘你自己生成观点’,”袁凌不满地瞄了眼岑淼,无奈地长叹一声,“你刚刚那一堆工业革命的类比,不就是在引导我吗?”

岑淼找完袁凌后的第三天,袁凌踏上了前往贵州的动车[1]。

姜阔自告奋勇地要做袁凌的编辑,于是她们俩加上岑淼,共同建了一个共享文档。时间一长,这个云文档已经变成了她们三人实时聊天的工具。

直到有一天,一位用户名为“考古研究所学术蟑螂”的用户加入进来,这个文档的画风立刻发生巨变。

姜阔:【好恶心的名字】

袁凌:【为什么是蟑螂,不是裁缝?】

考古研究所学术蟑螂:【我可从来没缝过论文】

胶底拖鞋:【怎么样?我就说用共享文档也能聊天吧?】

考古研究所学术蟑螂:【科技就是使人这么进步的?】

姜阔:【你们这是……情侣名?】

胶底拖鞋:【yaaaaaaa~】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