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混过几年的人,不难发现:
一个月,离职的,往往因为没能融入;
三个月,离职的,大多数无法展开工作;
一年以上,离职的,则是没有上升空间。
这个规律,在蔡晓薇走马观花的总监们身上,一次又一次上演。这次给她涨薪的高总监,也不例外。
虽然也招进来几个人,但是新人嘛,看到公司绝大多数人“养老退休”的状态:要么,入乡随俗加入其中;要么,骑驴找马尽快闪人。
以至于真正想做事的人,束手束脚,正常的工作沟通,好像在找对方麻烦一样尴尬。
比如公司的某些活动,只有市场部在忙活,其他人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一旁看笑话。效果好的时候,老板会点名夸奖一番,顺便敲打一下其他部门。这导致,跨部门沟通工作,更艰难了。
因此,高总监入职不到三个月,也离职了。
群龙无首,一堆新兵,副总裁亲自组织了高总监离职后的第一次例会。可能因为职位悬殊,也可能因为不常见面,生疏且尴尬的氛围溢于言表。
副总,”大家别紧张,我只是暂代一下市场总监的职位,等给你们招到新总监,我们就各归其位了。你们原有的工作,照样进行就好。有需要反馈和沟通协调的工作,现在讨论一下也可以,或者私下找我沟通也行。“听完这话,大家都舒了一口气。
在副总裁代理期间,各小组的跨部门沟通工作异常顺利。旁人都在说:市场部现在有副总裁罩着,谁也不敢惹。但好日子总会到头,上班哪里有一直顺遂顺愿的呢。
按照现有人员职位高低,名下仅有1名编辑且工作经验最丰富的主编,顺理成章的成了部门小领导。
文艺女青年,文欣慧:曾经做过战地记者,喜欢孤身一人冒险世界,享受各地美食、美景、文化故事与文人墨客的些许遗迹。
和她性格一样洒脱随意,在她成为部门负责人以后,每周2次的工作例会变成了茶话会,既然公司要求每周必须开满2个小时的例会,那就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走形式呗。反正,按计划完成工作,能交差就行了。
毕竟,公司其他部门也是这样摆烂应付的。
对普通员工而言:一群聊得来的同事,没什么kpi压力的考核,什么年会,公司活动,想参加就参加一下,反正也不会占用休息时间,即便占用了,算加班,随时可以申请调休。想请假,也可以连理由都不需要编,跟领导吱一声,走流程申请即可。
每天,朝九晚五,做五休二,同事和谐相处,沟通融洽,工作内容得心应手,每个月,坐等发工资就可以了。简直是完美的职场生活。
可是,数据表格写得再漂亮,也没什么实际意义,对公司而言,没人做业绩,没项目赚钱,那么等待这个公司的命数,也是注定的。
春节假期前的发薪日并没有发工资,对此财务部门给出的解释是”年底公司外债没有收回,节后发放。” 虽然不爽,但大年根儿底的,大家也是直接请假回家作为发泄,也没人闹腾什么。
春节后的第二个发薪日,依然没有如期发薪。对此,财务部门没了任何解释与托词。因此,引发了公司小范围的人心惶惶。
市场部茶话会(部门例会)
编辑,“听说,销售部一直都是正常发薪。”
主编,“毕竟是给公司赚钱的,要是怠慢了,没人开单,就更没钱发工资了。可以理解。但,我听说,上周海外部的老马领头闹事,于是,这个月她们部分也发了工资。”
孙莎莎气愤,“合着就市场部没发呗?”
张馨月添油加醋,“人说咱们市场部是花钱的,只出不进。”
主编翻着白眼,怼道,”那市场营销不花钱,不推广,是等着天上掉馅饼呢,还是大风把客户刮进公司来签单?真有意思。”
编辑,“我听说人事部也发了上个月的工资。她们是一起找财务谈判后,给发的。”
主编,“那合着就是欺负我们老实人呗?闹就发,不哭不闹的就装死?”
蔡筱薇无语的叹了口气。
主编察觉到她的表情,问道,“晓薇,你是我们这里在公司最久的员工了,之前也这样过吗?”
蔡筱薇摇摇头,“我来公司2年多了,这种情况也是第一次遇到。”
主编,“不行,咱们也不能这么不哭不闹的傻等着。”
编辑,“那我们也去财务室理论?”
主编想了想,问道,“大家是怎么想的呀?着急领工资吗?还是有能力继续跟公司耗着呢?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感觉这么多年这么大一个公司也不会就这么说黄就黄的。但交房租,吃饭,都需要钱。”
蔡筱薇无心听着大家讨论对策,心里虽然矛盾但也有了坚定的想法:以为可以好好上班了,结果又要折腾了。月底交完房租,也就只够吃一个月饭的钱了。我肯定不能继续跟公司耗着。
“我想去面面试,骑驴找马,找到下家就闪人。”编辑说出了蔡筱薇的心里话。
孙莎莎,“我怎么也得休完产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