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春日岁末 > 第36章 有意针对

第36章 有意针对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此时皇帝才抬头瞪着刘归,察觉到皇家威严的目光,刘归顿时低下头来,甩袖坐回席铺上。

“刘仲民,此时身处皇宫,不是你的府邸,切勿乱言。”皇帝脸色一沉,又道:“届时回府,抄三则反思书交给朕。”

再怎么说,刘归也是皇帝的人。刘归下不来台,这不是打他的脸吗?

刘归虽有不满,悻悻地回道“……臣,遵旨。”

“柒王,朕听闻你已派人去金州调查,可有消息?”皇帝面上放过刘归,随即又将目光移向北夜墨问道。

“是。有人在金州发现兰护的踪迹,我便派了夏海去金州一探虚实。不过还未有消息传回京城。”

北夜墨心里无语至极,皇帝都在暗中监视他,进宫还要客气地问一遍,这皇叔可能真装。

皇帝让几人进宫,不是给他们在大殿争吵,也不是叙旧闲聊,而是讨论政事。几个月前,南诏国新任高成王上位之后,多次侵扰西南边境地区,与摩诘族何其相似。

不过西南边境的大将甚是有为,在短短两个月时间便击退南诏军队。可前线报,南诏表面有求和之心,可暗地却联合其他小国攻打大周丹城。

是继续出兵亦是缓兵休养?

祸患一日不除,便不可安心。北夜墨自然建议西南大将乘胜追击,一举抓获南诏大将左伢,平定此乱。

北尚何也是第一个认同。

而刘归身为大都护,其职责是抚慰诸藩,辑宁外寇。既然南诏有意求和,更多是想与其结盟。

李责和佟高身为文官,更加赞同刘归的建议,能少些打打杀杀,于朝堂稳政于百姓安业皆有利。

因此,各持一方,辩驳许久。

皇帝对于愈演愈烈的状况,不可武断选择其一,毕竟南诏国所处立场不明。

正思虑择中法子时,便听到北尚何道:“父皇,他们各讲有理,先保留作战军队,在南诏使臣入朝境内多设兵力提防,若有叛乱之嫌,当即扣押。”

“儿臣有闻,高成王的胞妹莱公主也在使臣之列,这高成王对其胞妹可是疼爱有加,既有出疆和亲之意。那我们更不能出兵,而应当先礼。”

众人闻言,皆赞同地点头。

“微臣赞同二皇子。”刘归起身行礼,更认其法十分合适。

其话刚落,北夜墨接着说道:“臣不认同。”

语毕,众人皆面面相觑,殿内静如晚夜,只听得殿外传来的雨落之声。

“南诏先皇有两子五女,新晋高成王与莱公主才是一母同胞,还余四位公主,难保他不会偷梁换柱或命刺客伪装。”

“再者,新任高成王才上位半年,便已吞并周围小国,其人心思深沉,又对我朝南疆一地有着恻隐之心,若说想把公主嫁进大周,也并非是要求和。”

“如此,臣认为应继续出兵。”

殿外大雨倾盆,淅淅沥沥地下着,似乎一幅没有尽头的画卷。乌云密布,不知何时转晴,着实压抑。

勤政殿内,几人皆闻其言,目瞪口呆地盯着北夜墨,倒没想柒王这般固执己见,坚持出兵。

“柒王,若南诏一方真心求和,朝中执意出兵,岂不是伤了两方和气?”

一身圆领紫袍,胡须渐白的李责,面色忧虑,他又道:“柒王也是带兵打战之人,你也知战后民生如何。事事不可这般果断。”

其者语气,自是劝退北夜墨的想法。

闻言,北夜墨默不作声。他们与摩诘族一战后,关中一带死伤者高达上万人,尸横遍野。百姓苦缺粮食,毁家纾难,着实凄惨。

即是如今国力强盛,可谈起民生,自有几分思虑。尤是西南边境偏远,频发战祸,西南百姓更甚载声厌道。

“李侍郎所言极是,既如此,便不能继续出兵。那就依二皇子的建议来办。”

皇帝颔首,望了北夜墨一眼,太过固执,这一点倒跟怀德如出一辙。

“在丹城及周边各县多设兵力,严查外境来者。沿京官道的各辖驿馆加设防备。李侍郎,你携朕草写文书,并送去吏部和户部。刘都护,朕命你不日领兵前往丹城,及粮草马匹援济唐将军。”

“若那南诏公主愿意和亲,朕将为其赐婚。若有反意,当即扣押。而西南一带,朕将命唐将军即刻围攻南诏。”皇帝当机立断,便直下两个决定。

那照皇帝所说,南诏寻求和亲一法和继续攻打南诏国似乎并不矛盾。

“陛下,那您的意思是既接受和亲,也要打南诏?”刘归一怵。

“正是。朕早看南诏不顺眼了,前些年还敢想联合大齐攻打西南丹城,当真是不知教训!”

大周南境与大齐北疆隔江相望,而大周西南与大齐西北、南诏国北边相攘,尤是南诏国所辖地处之大。

虽说南诏国前五年有派入大使进京,可近两年因其北边辖地管制,他们兵官又起势骚扰,便要扬言占领大周丹城,就连南诏国先王在世皆有令攻城占地。

皇帝曾因先前关系友好不对其发兵,便派使臣进入南诏进行和谈,哪料南诏竟把派出的使臣乱箭射死,还把尸首送回丹城。

后而不久,皇帝又得知南诏敢向大齐求兵增援,要合力攻打丹城。彼时大齐何胆敢造势,反而把消息传到大周京城。

这可把皇帝气的不轻,一怒之下便派兵攻打南诏萼觟城,险些把萼觟城的官兵就要弃城投降。而如今这上位的南诏新王还敢自讨苦吃,屡屡派人骚扰,真是不给苦头尝尝便不知天高地厚。

“陛下息怒!可继续派兵,恐怕丹城百姓也吃不消啊!”刘归和另余文官皆来劝道。

前年派兵打萼觟城,丹城百姓皆是叫苦连天,况且三国交界,鱼龙混杂。若又经一战,保不成丹城又起乱事。

“无妨。就照朕的话来办,加派人手再城内巡逻,敢有造事者,格杀勿论!”皇帝之威严,如苍龙出海,震慑万物。他神态凝重,气场十足霸道。“还有,各从银州、丘州、关中城调派十万人去丹城增援唐将军。”

听言,北夜墨心下无语,派银州和丘州的军兵可以理解,可关中城离丹城几千里程,待十万军兵到丹城,恐怕这战都打赢了吧。

“陛下,关中将士刚结束摩诘一战,唯恐身心疲俱,需要休养一段时日。”北夜墨连忙起身,这要调派可是他的将士,他怎能不急。

“何况丹城地界潮湿闷热,时常雾气浓重,将士们常待在干热凉爽的西北一带,怕是一时半会无法适应丹城的天气,届时影响战局,这可十分不利呀。”

“柒王,你是不信你手底下的将士们做事作风?”皇帝叹气,语气让人捉摸不透。

皇帝刚说完,对面的刘归紧接着便冷笑道:“是啊,王爷。我听闻您手下的将士个个骁勇善战,威武凌厉,怎么会到了丹城就无法适应环境。”

“柒王爷,你太过菩萨心肠了吧?”

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这摆明就是故意要抽走他兵力。毕竟南诏已有降意之兆,何须如此多兵力进驻丹城。

如今西北摩诘族已散,皇帝无后顾之忧,无非就是想削减他的兵权。

此时北夜墨欲要说话,却被皇帝支开,“好了,此事已定。柒王你有伤在身,这些时日多加休息。二皇子和李卿留下,其余人都退下吧!”

“是!”

雨依旧落地不停,殿外那口大缸早已挤满水,噗呲噗呲地往外冒出。既久且大的雨,打着花草早已折弯腰。

北夜墨刚撑起伞,只见一侧的刘归也正在打伞,听着他说道:“柒王,你虽年少有名,切勿一身傲气,目中无人呐!”

“刘大都护,受教了。您虽年岁数大,也切勿倚老卖老。”

北夜墨嘴角微笑,面色郑重。他颔首,撑着伞便走去小亭台,甚不在意刘归在身后的脸色,那是一幅青着脸咬着牙的凶态。

在殿外等待许久的夏河,睨见勤政殿门口甩袖走反向的刘归,“殿下,那位大人怎么像恶犬般瞪着你?”

“先回府再与你同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