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礿,来吃西瓜!”
在山谷里的这几天,陈礿因为月经期都没能吃到西瓜,于是段舛也陪着一起没吃。趁着大姨妈终于走了,两人迫不及待地划开了最后一个西瓜。
刀刚碰到瓜皮,才深入不到一厘米,西瓜突然裂开来。红彤彤的果肉,果肉上零星几颗黑色的西瓜仔,看起来诱人极了。
虽然没有用冰箱冰镇过,但是瓜肉汁水丰沛,咬一口满嘴爆汁,汁液争先恐后地顺着食道滑进胃里。
陈礿和段舛不约而同地,满足地长叹一口气。
这是带来的最后一个西瓜,带来的橘子也吃的差不多了。
陈礿啃完一块,接着伸手拿第二块:“阿舛,咱们土豆也种完了,西瓜橘子吃的差不多了,要不回遗址山谷吧?”
“也行,地里新一茬的果蔬应该可以收获了。”
吃完西瓜收拾了一下,把树洞门关严实,两人大篓小篮地回,又大筐小筐地走。
他们把剩下的土豆都带上了,一是放久了怕它们生芽,二是打出来的稻谷虽多,但是还是要偶尔换着吃主食,以免难以过冬。
接下来这段时间,他们会时不时地往返于两个山谷,在巨树山谷给土豆地浇水,去遗址山谷打理收获的各种蔬菜,晒干存起来囤货。
小船再一次划出山谷,这一次船上的两人都很放松,没有对前路的茫然,要做的事情也差不多都做好了。
陈礿放松地靠在船舷上,慵懒地伸了个懒腰:“阿舛,这次出行我们也不慌着找盐,可以像度假一样,放松一下。”
“那我划船带你四处看看风景。”
小船划过高耸的石壁,沿着河边青葱的绿一路向前。拐进一条支流,再向前划动一阵,眼前出现了漫山的红。
深红、橘红、西瓜红、橙色的枫叶层层叠叠,不同的高度,显示出不同的颜色,像是大自然的画笔,自然地晕染。
段舛将小船停到了河边,这里也有一丛枫树,茂密的枝叶甚至延伸到了河面上,倒映在水面。
小船带来的涟漪荡漾开来,打破了水面的枫叶图,取而代之的是这艘小船,停在了枫树下。
陈礿眯着眼透过枫叶,看着星星点点的阳光从缝隙中照射下来:“这个位置好,太阳不晒,风景美如画,我们在这里郊游吧!”
段舛放下船桨来到陈礿身旁坐下,只见陈礿掏出仅剩的几个橘子,用小刀划成几瓣。她还很有兴致地把它们摆盘,在小竹簸箕上围成一圈,中间再摆一个爱心。
再拿出竹筐里的带盖竹筒杯,里面泡着荷叶茶。两人就这样靠在船上,看着风景,喝着下午茶,悠闲惬意极了。
在这里呆够了,便重新拿起船桨继续启航,去见新的风景。
红色渐渐地被抛到脑后,眼前重新出现新的翠绿,特别是前面的河边出现了一片绿色的苎麻!
陈礿眯着眼睛仔细地辨认着,确定了,她高兴的喊:“阿舛,划到前面去。”
她一边说着一边伸手指着示意:“那边有一片苎麻,好东西!快过去!”
划近一看确实如此,陈礿高兴极了,等船停稳,她立马跳下船,拿着镰刀准备割苎麻。
段舛也加入进来,他向来不问为什么,反正只要陈礿在割,那他也割,既然她说有用,那自然有用。
割了满满一船尾的苎麻,他们才停下来。
“够多了,我们走吧,也不玩了,直接回遗址山谷,我要晒麻!”
太阳在空中画了半圈,又再次出现。
陈礿和段舛回到了遗址山谷。一路上段舛划船,陈礿则跑去船尾剥苎麻皮,等回到山谷,苎麻皮已经处理好了,只需要用竹竿晾晒起来。
一连晾晒了六天,期间火辣辣的太阳晒着,时不时浇点水上去,在时光的自然分解下,慢慢地苎麻变白。
陈礿将他们取下来放进院子里,然后搬个小板凳出来坐着搓麻。先把麻一缕一缕地理出来放进簸箕里备用,然后将分好的细麻丝取两根头尾相连,一正一反,四个指头使出巧劲,就完成了苎麻纤维的连接。
循环往复,直至连成一根很长的苎麻线,然后她拿出一个小木棍,将苎麻线裹在小木棍上,挽成一个个麻团。
正好缝衣服的针线快用完了,以后可以用苎麻线来代替。如果有织机的话,还可以织麻布,可惜没有,即使有陈礿也不会用。
不过没关系,虽然不会织机,但是咱会织毛衣呀!
陈礿去厨房打开锅盖,此时锅里正煮着一锅粥——这是他们的晚饭。
她用碗盛了一点出来,将碗里的米粒捏碎,混合米汤搅和成糊糊。米浆里面的淀粉可以做粘合剂,陈礿还记得以前过年时和父母回老家贴春联,陈礿爸爸就会用粥来把春联粘上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