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回升,流动的溪水慢慢冲破了冰层。
今年的工作量无论对谁而言都大的惊人。未等到三月,狼瓒就已经在陈曦的支持下招呼着部落众人烧荒起垄,陈曦也提前和鸦云等人开始准备去海边要拿的行囊。
这次不同于以往,鸦兽数量减少,还多了一个不会飞的陈曦,陈曦自己到底要怎么过去,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最开始陈曦想着能否编一只大筐,把她放在筐中让两只鸦兽提着带飞,剩下的一只鸦兽则背负全部行李,试过之后发现这样反而拖慢了鸦兽的脚步,让鸦兽快人一步的优势彻底消失。
最终这个方案排除,陈曦只能老老实实地靠自己的双腿往海边倒腾。
但这次陈曦同去的目的就是用她的方法制盐,现在专家落在后面迟迟到不了,不懂技术的反而先杀过去了,去了也只能干瞪眼啊。
鸦兽们商量了一下,甚至决定轻装上阵克服困难,只带够去的肉干,不带回的肉干,为陈曦腾出空间,三人合力将陈曦提过去。
然而,藤编的筐根本无力支撑她的重量,短途还能勉强搂着,时间一长藤蔓难免崩裂。一想到飞着飞着自己就从万丈高空掉下去摔断胳膊腿的画面,陈曦赶紧摁住鸦云等人折腾藤筐的手,提出了另一个办法:
先将一部分内容告诉鸦兽。
陈曦此次前去,要教的方法正是晒盐法。
其实这个方法还是陈曦从自己记忆的边边角角硬抠出来的。早在初中,化学课上就已经学过了海水的组成以及粗盐提纯,但光这一点知识还不足以让陈曦推出海水制盐的一整套流程。
这时候就要感谢社会对陈曦的摧残了。
在高压的工作环境和钢筋丛林的折磨下,陈曦天天敲着键盘幻想自己能早日过上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但现实是自己没房没地没院子,只能刷别人过田园生活的视频来过过瘾。
从江南到江北,从国内到国外,视频刷多了,陈曦也就零零散散地刷到了一些盐农挑着海水浇地、刮盐的视频。
再者,鸦云之前拿回来的盐其实是没有经过任何除杂,只蒸干了水分的粗盐。只要将这种粗盐添上水搅拌均匀,就可以借此来模拟海水,不断进行实验。
这些零零散散的碎片拼接起来,愣是让陈曦拼出了海水制盐的流程。
制盐的方法五花八门,但无论是什么方法,中心思想都只有一个,那就是提纯。
海水中除盐之外,还掺着各种各样对人体有害的杂质。用海水制盐,其实就是蒸发水分、去除杂质的过程。
肉眼可见的杂质,如沙石、海草之类可以直接通过沉淀来去除,但很大一部分的杂质是溶于水、肉眼不可见的,要想去除犹如大海捞针。
但这些杂质其实大部分都是硫酸盐、氯化镁以及碳酸钠,只要明白不同盐类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这一点,就能通过控制卤水的浓度来分步将杂质析出。
陈曦知道盐农是利用盐田制盐的,但之前一直没有想过怎么做,以及为什么,这次自己有了需求,花时间去琢磨,才明白到底为什么。
那些盐田其实并不是田,而是挖好的土坑。海水灌入第一个土坑后,先进行沉淀,大块的杂质沉到水底,上层的净水则转移到下一坑。第二坑海水随着风吹日晒,水分减少,开始结晶。
由于溶解度的不同,硫酸镁先氯化钠一步开始析出,但硫酸镁并非所求,因此将其弃于坑中,而上层已经提纯过两次的海水继续转移。
将上层海水转移到第三坑中,再度蒸发水分,此刻终于开始析出白色结晶,这些白色结晶就是粗盐。但现在析出的的盐晶中仍含有其他杂质,这些杂质要比盐析出的时间靠后,难与盐晶区分。
将这些含有杂质的盐晶收集起来,用卤水——也就是饱和盐水反复冲洗。卤水中的盐已经饱和,但其他物质却没有饱和。拿卤水反复浇淋冲洗,不仅不会带走粗盐中的盐分,反而会将其它杂质带走,从而达到提纯的目的。
制盐的大致流程和方法已经明了,一旦着手实操,第一步就是挖土坑。
土坑也不是随便挖挖就行,而是要讲究位置,讲究深度。
制盐需要连续不断地将海水从一个坑转移到另一个坑中,但时间有限,人力短缺。
如何能更加省力地转移海水呢?这时就要考虑到水具有流动性。只要下一坑比上一坑低,就能借助高度差让海水轻松流入下一坑之中。
那第一坑中的海水又该如何引入呢?此刻不得不提到大海的周期性运动:潮汐。
所以挖坑时,第一坑要挖的高,进水口还要靠近海面,利用涨潮让海水自然流入,随后堵住入口不让海水流出。沉淀后,再打开第二坑的闸门,析出杂质后再开第三坑的闸门,让处理完的盐水像浴缸里拔掉塞子的洗澡水一样,快速流出,一坑接着一坑,一层接着一层。
一切都已清晰,现在新的问题来了:这些坑,谁挖?
当然不是陈曦本人。
鸦兽已经走到海边安营扎寨了,陈曦还在路上拄着棍吭哧吭哧爬呢,怎么可能一下子闪现到海边举着锹挖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