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丞相府的纸扎人千金 > 第62章 “谣言”

第62章 “谣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小时候我还抱过你呢!

长辈召见她时,热络的第一句话,一般都是这句。这老太监虽不像她的长辈,但语气神态却像极了。所以她不确定了,指不定花家是有这么个亲戚的。

吕公公笑得将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杂家不全乎之身,哪儿能抱您呀?是封邑那日,杂家有幸瞥见郡主的颜色,虽是襁褓之儿,倾国的骨相却已深入吾心,这才一眼认出了您来。”

此话猪都不信,左右不过丞相府千金时常进宫,这才记住了罢了。

不过猪虽不信,花春盎本人却信了。

并问道:“你一个老太监不好好待在宫里,来这全是正经男儿的军营作甚么?”

太监太监!

还加了个老字!

啊呸——

曹家就没一个知分寸的正经人!回去定要在御前参一本!

吕公公含恨记下了一笔,而后笑得更加灿烂了:“回禀安歧郡主,杂家被圣上任命为‘八府御史’,千里迢迢而来,正是要替圣上慰问犒劳一番曹家军的。”

“杂家出发前,圣上收到了曹老将军‘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塘报,得知英杰城尸变一事后,恰好三年一巡查的日子已到,特命杂家速速前来。”

好事一下成了坏事,刚刚还在为“犒赏”二字窃喜的花春盎,顿时警惕了起来。

武威城中的火有多大,花春盎是亲眼见证的,连忙作了伪证:“城中的火不是老魔……老将军放的!”

曹老将军在塘报中就僵变一事解释了纵火的缘由,白纸黑字承认了亲自放的火,圣上亦是没有怪罪,这傻郡主在瞎解释个甚么劲?

吕公公非是一进宫就平步青云伺候在御前的,进宫二十五载,换了五个主子了,对待脑子不好的上位者,有数不尽的耐心,兰花指指天又指地:

“郡主说的是,圣上也知,城中的大火并非曹老将军无端放之的,实则恐尸变横生枝节,为保附近城池百姓的安危,曹老将军这才先斩后奏,一把火将异状的尸首给处置了。”

没怪罪就好。

花春盎大大松了口气。

吕公公在心中给她翻了个白眼,继续说道:

“宾仪的密信圣上也收到了,雍州城县令尸位素餐,假报伤亡百姓数量一事,圣上将严肃处置。先革除雍州城周知县的官职,并将他连同涉事人员一起打入狱,再派绣衣使者下州调查,待收集完证据后三司会审,再行最后定夺。”

绣衣使者,是手持小半截虎符,替天子下行各州,处置各种事端的督查官员。

与巡按御史与八府御史不同的是,只有在地方上报的事端,引起圣上重视时,才会被亲派。无事下州时,日常便衣穿梭于都城各处,或伪装,或跟踪,或潜伏……以严查窃国叛国,对皇家不敬等事。

伴君侧时,穿皇帝亲赐的绣衣,因此得其名。

与巡按御史不同的是,绣衣使者可代天子行事,先斩后奏;而巡按御史则需得将事情始末总结上报朝廷后,再根据朝廷的态度行处置。

“圣上料事如神,知晓郡主与仪宾也在雍州后,猜想曹将军将请二人到军营中做客,特命杂家传话一二。杂家出发时心中还疑惑,雍州城与苗疆边境,一个在北,一个在南,相隔了十万八千里,如何能去得了?不曾想当真叫杂家在军营中遇见了!仪宾既不在营中,我将话与郡主说了亦是一样!”

吕公公越说越兴奋,两边的兰花指快要扭成麻花了,活脱脱一只涂脂抹粉的老癞皮狗。

皇帝老儿若是有这份能耐,也不至于将盛世的岐国治理成这副模样了。

不用猜也知,背后指点的人,定是大祭司了。

花春盎问道:“皇帝老儿想说甚么?”

“这是圣上所借的半截虎符。”吕公公忙从另一边衣袖的内缝袋中,掏出了那半截虎符,“圣上言,爱卿行万里路,恐遭万分难,若再遇地方官心术不正,可行绣衣使者之职,先行代朕行事,一切以寻骨为重。”

岐国虎符一共有四,被上下分为八块,四块由皇帝保管,剩余四块分而由镇守边疆的四位大将军保管。

东借一块虎符,西借一块虎符,也不怕被窃国了!

花春盎随意接过了虎符,急切问出了心中最想问的问题:“大祭司可有何话带给我?”

吕公公:“有的有的,郡主也是料事如神!只是……”

话说至一半,看向了一侧的广副将。

君言威,神言慑,前者由权,后者由心。圣人一怒,血流漂杵,半神一怒,排山倒海。

圣人言,百姓跪伏而用耳听,半神言,百姓闭塞耳目而用心听。

半神之言,言之天地浩瀚,愚昧凡者不可窃听之。

广副将清了清嗓子:“立秋不下雨,二十四只秋老虎。烈头起来了,二位快别站在这酷晒了,上营中喝口凉茶最是舒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