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肯?”
谢云初点点头,“没明说,但是是这个意思。他推说自己对于这个案子并不了解,加上家里近两日俗事缠身,怕是走不开。”
“好个俗事缠身,”夕瑶忍不住重重放下茶盏,一看谢云初正望向自己,连忙解释道,“哦,我不是冲你发脾气。”
“冲我发也没关系,”谢云初极小声地说道。
“啊?你说什么?”
“我说,通判怕是以此做借口,故意拖着不想去呢。”
“刚刚有这么多字么?”夕瑶小声嘀咕着。
“既如此,这事儿恐怕还得咱们自己想法子。”
夕瑶想了一会儿,“或者,你觉得这事儿赵大娘子出面,合适吗?”
“赵大娘子,你是说,徐文才的大娘子?”谢云初一愣,他还从没想过这事儿要女眷来解决呢。
夕瑶点了点头,“这事儿要是让你们男人来办,怕是最后得动用武力硬压。虽说也能办,但对方是百姓,这样硬着来,回头名声不好,以后要再有点什么事儿,百姓们就该对咱们有意见了。”
谢云初一听夕瑶说“咱们”,心里美滋滋的。
“若是让赵大娘子出面,上门去找对方女眷,妇人之间聊天,兴许会更方便一些。”
见夕瑶想要试试,谢云初也没反对,横竖最后实在不行,就拉上兄弟们直接上呗。
赵大娘子这头,倒是也不用怎么说服。只有收拾干净徐有才留下的烂摊子,后续才不会影响瑞哥儿的前途,这个道理她懂。
于是在夕瑶的陪同下,两人一架小马车,带上一些应季的礼品,就上门去了。
知府大人的大娘子亲自上门,男方家里人纵然是再有怨气,也得好声好气地把人迎进家门。更何况,等婆子女使们从马车后头卸下一盒一盒的礼物,周围的街坊邻居都看着,也算是给他们家做足了脸面。
进了门,按照之前商量好的,夕瑶并没有先自报身份,而是和赵大娘子的女使站在一道,先听听对方怎么说。
“知府娘子啊,实在不是我家故意刁难,只是我的哥儿命苦啊,年纪轻轻的,就和他祖父一样,染上了肺痨。家里人省吃俭用,把银钱省下来给他治病,什么好的药材我都舍得,可是也就是拖了半年多,最后还是让我这白发人送了黑发人啊。”
男方的母亲,说起自己早夭的孩子,即便是过了一阵子了,依旧是锥心般地痛,眼泪如断了线的珠子一般一个劲儿地往下掉。
“孩子这么早早去了,我心里的难受就不说了。我就看着他这么小小一个人啊,孤孤单单地躺在棺材里,我就想啊,他平日里,这么爱热闹的一个孩子,如今要一个人埋在地下,我就舍不得,觉得孩子太孤单了,这才找人想法子去打听,有没有合适的姑娘。”
“我也知道,本朝律例是严禁冥婚的,可是我就这么一个孩子,我实在是舍不得啊。”对方的大娘子,说着说着,嚎啕大哭起来。
夕瑶和赵大娘子对视,都是做母亲的人,这样的伤痛,不说感同身受,至少她们能有更深的体会。
两人也不劝说,只让男方的母亲哭个痛快再说。
屋子里,原本为了接待知府夫人,不相干的人等一早就退了出去,这会儿只听见一个伤心欲绝的母亲,放声大哭。哭声一开始最响亮,后来慢慢减弱,再接着变成咿唔之声,最后只剩下了一声一声的抽泣。
见哭得差不多了,夕瑶拿出自己的帕子递了过去,“大娘子,您擦擦脸。您家的哥儿若是在天有灵,也肯定希望自己的母亲能够保重身子。”
对方结过帕子,听到夕瑶这番话,脸上一愣,继而低下了头,用帕子掖上了眼角,“是啊,他是个顶顶孝顺的孩子,只是我们母子缘浅,是我没福气。”
见对方情绪已经缓和下来,夕瑶委婉地开口问道,“大娘子唯一的孩子早夭,怕是您在家中,也受到了长辈们不少的压力吧?”
可不就是么,对方苦笑道,“我和孩子他爹成婚的早,原本是想着多要几个孩子的。只是在怀这小子的时候,大冬天,我跌了一跤,摔得有些厉害,孩子也早产了。后来产婆和大夫都说,我这身子,怕是不太会有孩子了。果然,在生下这小子以后,我再也没有怀过孩子。原本指望着靠他给咱们家开枝散叶的,如今他走了,咱们家的希望就走了。我婆婆,哎,长辈们年纪大了,自然更加心疼孩子,也不怪她埋怨我。”
夕瑶安慰地握了握大娘子的手腕,接着这一下,快速给她搭了搭脉。
“所以大娘子不愿意开棺验尸,也是顾虑着长辈们对吗?”
“这也是一方面吧。虽说是冥婚,但那姑娘好歹也算嫁到咱们家,是咱们家的人了。那些个仵作,都是一帮莽汉,怎能让他们看见我儿媳的身子呢?这样让我儿在地下如何自处?”
“那若是找个女仵作呢?大娘子可愿考虑?”
“女仵作,从来没有听说过仵作还有女的啊。”
“倘若我来给那姑娘检验,大娘子放心吗?”夕瑶缓缓站直了身子,双眼和对方温柔对视。
“你?你是仵作?”
“她可不是仵作,她是当今太医院院判唐明德唐大人的掌上明珠,习得了唐大人的一身本事,我再三请托,这才愿意来帮忙查这个案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