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公元2572年三月,地球西伯利亚基地发生有史以来第一例大规模人造人叛乱事件。
叛乱的主使者,亦即人造人叛军领袖,是2551年6月出生于西伯利亚人造人实验工厂的阿列克谢·亚历山德罗维奇(父名乃其擅自取得,仅为与他人区分而列在此处)。
此次叛乱的策划历时五年之久,从2567年起,阿列克谢便以金钱贿赂的形式买通多名监看北贝加尔斯克军械库的军官。西伯利亚驻军轮换频繁,大约每半年经历一次大换血,军械库监看者随之更换,这为阿列克谢暗中转移军械的行动提供了一定便利。
北贝加尔斯克乃东西伯利亚地区的物流集散地之一,从世界各地而来的物资自贝加尔湖停机坪运送到此,再陆续输送至周边各地。北贝加尔斯克每周向基地住宅区及机器人研究所输送货物两到三次,阿列克谢利用送货渠道夹带军火,运输至秘密地点存放,货物搬运工作通常由人造人负责,因此事情从未败露。
其每次夹带军火的数量不多,然而经年积累,规模相当可观。至2572年春,人造人叛军已占有枪械两千余支、弹药若干。存放地点为旧时的人造人实验工厂,即阿列克谢出生之地。自2567年起,工厂封闭,罕有人至,或因中央计算机误判,阿列克谢始终保有出入权限,便将此处当作存放军火的秘密基地。
据曾任北贝加尔斯克军械库管理员的军官所言,阿列克谢转移军械的理由是走私贩卖。其时,西伯利亚、格陵兰、南极等环境未遭破坏之地,仍有大量不受星盟管辖的流徙之民存在,他们不愿移居外星,一旦受星盟管制,移民便是早晚之事,因此他们宁愿四处流亡。这些民众分布零散,但数量庞大,他们需要赖以打猎谋生的枪械,而基地原住民掌握着与流亡者联系的秘密渠道,可以将枪械出售给他们,换取珍稀物品。阿列克谢声称自己将军械卖给原住民,换取金钱。
地球的枪械走私是众人心照不宣之事,因此历任军械库管理员收钱办事,均未起疑。但军械流失过多,难免引起上级疑心。阿列克谢在五年内转移枪械两千余支,未曾泄露半点风声,实属匪夷所思。有逸闻称,时任北贝加尔斯克驻军统领的太空军中将陈焕,始终在暗中帮助阿列克谢筹划这次叛乱,这才导致事情顺利得不可思议。然而这终究只是逸闻。陈焕于2572年初调离北贝加尔斯克,参与星盟战争,战后在托帕斯约顿任军校顾问,安然度过余生。
在暗中转移军械的同时,阿列克谢始终与六名同样出身于西伯利亚工厂的人造人保持密切联系,这种联系不为外人所知。可以说,这七人是当时人造人反叛势力的领袖,他们共同策划了这场叛乱。在叛乱的准备阶段,他们吸收近百名基地人造人加入反叛团体,为避免泄密,团体规模没有继续扩大。叛乱当日,该团体持枪反制基地治安队,宣布反叛企图。随后,基地超过半数人造人追随叛军,叛军主力从基地向北贝加尔斯克进发。
3月25日,正是当地的“送冬节”。其时,北贝加尔斯克驻军在官署中参加节日集会,人员集中,且多数未携带武装。叛军屠杀城中及官署外的少量卫兵,将集会现场毫无防备的大量驻军一网打尽。北贝加尔斯克的防卫预警机制形同虚设,似是城中有人与叛军里应外合,然而终究没有证据支持这一推论。(注)
北贝加尔斯克驻军人数仅三百有余,而基地人造人数量接近三千。一旦人造人掌握武装,反制驻军不在话下。除少量投降者成为俘虏,其余驻军被叛军屠杀殆尽,军械库落入人造人之手。令人惊讶的是,叛军并未伤害基地原住民及研究员,对于这批人类,他们仅以对待俘虏的方式略施控制而已。
当时,地球陷入长期封闭,各基地相继爆发人造人动乱,而西伯利亚基地暴乱规模最大、后果最严重。各地自顾不暇,无人支援西伯利亚,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等待来自其他星球的军力援助。由于战争时期军力紧张、星舰调度航行需要时间,援军直到四月末才抵达地球,人造人控制西伯利亚基地及北贝加尔斯克长达一月之久。
这是一场注定失败的反叛。一旦脱离地球的孤立环境,人类势力便占据压倒性优势,人造人毫无胜算。然而,这次叛乱事件引起星盟反思,也直接导致了战后“人造人福利事业”风潮的形成。
——
清晨,阿列克谢独自坐在帐篷前,营火没有点燃,他望着东方山峦后的日出发呆。
太阳还未露出山头,远方薄云已被映照得灿然生辉。
侧后方传来“咔嚓”一声响,动静不大,但在这寂静的清晨足以吓人一跳。他转头看去,薇利亚站在那儿,她不小心踢到了搁在旁边的凳子。
阿列克谢怔然片刻,自收留之事至今已过了半个月,她从未找来过,甚至每当两人打照面时,她都不会主动打招呼,只等阿列克谢寒暄过后轻轻点头。
他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
薇利亚走近几步,站在营火旁:“明天我去钓鱼。”
“明天?”
“嗯,你不是说出远门之前要告诉你一声吗?”她移开目光,“虽然我不知道为什么。”
阿列克谢没出声。
薇利亚:“明天你有安排?”
“那倒不是。”他缓缓笑了笑,“你知道吗?明天就是送冬节了。”
“送冬节?”薇利亚向东方看了看,“我以为离冬天结束还很远呢。”
半晌,阿列克谢问:“这次还是去贝加尔湖?”
“对。”
“真想和你一起去。”他露出明灿的笑容。
薇利亚的目光回到他脸上,笑了笑:“他们说得没错,你就像变了个人。”
“是吗?”
“所以你要一起去吗?”
“还是算了。”他却说,“被人看到不好,别再给你添麻烦了。”
——
翌日清晨,薇利亚前往贝加尔湖钓鱼。
三月末,湖泊边缘的冰层仍然厚重扎实。为了节省时间,她抄近道横跨冰面,沿湖畔碎冰遍布之地行驶数分钟之久。然而她似乎高估了这辆越野车的性能,这只是汽车,不是坦克。经行某一处时,橡胶轮胎被锋利的碎冰划伤漏气,仪表盘上的胎压报警灯亮起。薇利亚踩下刹车,坐在原处稍微呆了一会儿。
越野车已无法正常行驶,这地方也没有拖车服务。幸好车上有备胎、千斤顶及各种趁手的工具,无奈之下,她只好自行更换轮胎。
薇利亚对此并不熟练,换轮胎花了她将近一个小时。再次回到车里坐定,她又冷又累,已经没心情钓鱼了。此处距离城区不远,而这辆车也到了该检验的日子,她想,不妨把车开到北贝加尔斯克的全自动汽车修理厂,趁车辆检验时她也休息一下,下午再踏踏实实地去钓鱼。
主意已定,薇利亚调转方向上岸,向着城区驶去。
——
全自动汽车修理厂位于城区西南角,薇利亚开进去后将汽车交给机器人,自己到休息区点了咖啡和三明治。机器人预测的检修时间为两个小时,她打开终端的悬浮窗口看漫画,悠闲度过。
检修实际花了将近三个小时,或许是因为这辆车过于老旧了。薇利亚向机器人道别,驶出修理厂一段距离后拐入南北方向的主干道,向南边的出口而去。
今日城区安静得有些离谱。北贝加尔斯克原本就是个人烟稀少的城市,除了驻军之外,这儿只有百来个人类居民,数量还及不上基地原住民,城内的基础设施都是依靠机器人维持运转。前去修理厂及离开的路上,她半个人影都没瞧见。
街道两边以低矮的灰色砖石建筑为主,与冬日雪景相衬。薇利亚稍微有些沉醉于复古的街景之中,默默享受这片刻的安宁。
距离南边的出口大约还有几百米。突然间,一声巨响贯穿左侧耳膜,仿佛有人拿着铁锤在她脑袋左边狠狠敲了一记。薇利亚下意识踩下刹车,因极度不适而用力闭了闭眼,那声巨响过后,脑袋里像是断了弦,持续不断的尖锐声响数秒后才消失,令人分不清那究竟是真实世界的声音,还是神经受刺激过度后产生的幻觉。
她睁开眼向左边看去,顿时呆在原地。
左侧车窗粉碎龟裂,外围的纹路如蛛网一般。纹路中心处嵌了一颗子弹,子弹周围的玻璃已碎成齑粉,却还维持在框架内,没有迸散掉落。
薇利亚抬头望向左前方,约一公里外有一栋较高的水泥建筑,卓然立于众多低矮房屋之间。从步枪子弹嵌入的角度看来,射击者很可能就在那栋楼的房顶上。
这一刻,她的行动甚至比头脑还快,身体在潜意识的驱策下做出一连串动作——急速换挡倒车,拐入后方的一条小巷,接着换到前进挡猛踩油门,返回主干道,向着完全相反的方向驶去——就这样逃离现场。
——
同一时刻,北贝加尔斯克市政厅旧址,屋顶。
“你疯了吗?!那是基地的车!”
西侧塔楼阴影处,手拿望远镜的年轻人正对着同伴怒吼。
靠在墙角处的那人同他一样穿着人造人制服,手持一杆狙击步枪。他将麂皮帽稍微抬起一点,擦了擦额头上冒出来的冷汗。
“抱歉。”他说,“我太紧张了,没有看清就……”
“算了。”年轻人不耐烦道,“那一枪应该没有射穿防弹玻璃,真要是出了什么问题,你自己跟首领解释吧。”
语毕,他将望远镜抬起到眼前,继续观察路面上的情况。射击手花了些时间平复情绪,然后开始装填弹药,子弹填入弹匣,发出单调的“咔嗒”、“咔嗒”声。
半晌,年轻人放下了望远镜。
“话说回来。”他道,“基地的越野车,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射击手愣了一下。
“基地一共就只有两辆越野车而已。”年轻人看向他:“那该不会是……沃茨研究员吧?”
“怎么可能?”
“你看清车上的人了吗?”
“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