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病梅 > 第1章 长安雨(一)修

第1章 长安雨(一)修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眼前的人儿真被说恼了,不理会她们,自个儿入了屋,将烟云莫雨关在门外。

再出来时,李知换上一身蓝衫,抬头瞧她二人收敛起来,便也不发作。

天上流云一卷,圆月一藏,时刻就这般划过。

案上的菜宴已将残尽,杯酒所剩无几。

李使期已有些微醉,陈徽仙按下他手中的酒盏,不让他再饮。

谢愈见状抬目,瞧着时辰已不早,不便再叨扰,忙作告辞。

“今日承蒙李公与夫人宴请,清让感激不尽。”他起身朝着两人又是一拜,温然道:“李公和夫人好好歇息,不必相送。”陈徽仙点头致歉,又叫三娘送他。

雨早停了,连片的荷叶塘里冒了几抹娇粉,水珠子躺在叶面上,摇摇晃晃,风一吹便散落没影。

烟云莫雨识趣得没跟上。

李知落了谢愈一步,走在他身后,仍能嗅到他身间的一丝酒气,但背影却依旧如月下松。

她很喜欢瞧着谢愈背影,像她堂廊下种着的梅树,疏离淡雅却又想让人去探一探。

她未饮酒,却自觉有些昏醉,脑中蓦然忆起两人的初见。

那是人满如患的曲江杏园宴。

大豫十四年,三月三,上巳节。

但这长安城的热闹早已不在那东西两市的铺子酒楼里,从东市穿过一众坊间,驻足晋昌坊和通善坊西侧百米宽的启夏门大街,挑头的高头大马上,坐着是当科状元,身后紧跟着的,是容貌清秀的探花郎。

东南方,曲水潺潺,江头数顷杏花开,车马争先奔往曲江杏园宴。

今日的王公贵女争相去看的是那同榜登第的进士们。

而在不远处的紫云楼,圣人也正在此观望。

曲江宴的热闹是独一份的,有满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新科进士,有相看未来郎婿的娇俏少女娘,亦有想借此广罗人才的皇子王孙。

比起大唐正在失去的,长安城此时的热闹人人都想凑一凑。

每有一批进士点入这曲江宴,饮这流觞水,赏这杏花林,登这大雁塔,大唐似乎也又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李知同阿父阿母坐在一旁,也来凑凑此番热闹。随意瞥去,杯盏相碰,笑声疏朗,无人不是意气风发,眸中神采张扬。曲江两旁皆围满了百姓,楼宇中多得是登台远望之人。

彼时有人举起水中酒觞,吟出应景诗文,但最惊艳叫绝的,只会留在大雁塔的塔壁上,象征着青云直上,而更让他们所期待的,是日后能有幸将自己的姓名描上朱砂。

登塔描朱题,执笏入天阙。

此番荣耀,千载难逢。

但就在这些红衣蓝裳,欢声笑语间,忽有一抹青绿,闯入她的眼中。

藏匿于层层叠叠的杏花中,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然衣袂飘飘,隐现几分傲骨,背影却孤清单薄得很。

不同于这宴中的得意、自如、沉欢。他就坐在那儿,却似有三分的不甘,七分的沉寂与无奈,与这纷杂的宴会悄然隔绝开。

莫名地,李知极想知道,那人的模样。

须臾,紫云楼下宴会中的进士们皆已坐得恭敬,跟随圣人的李内侍也早已立在一旁。

“圣人到——”

“清河公主到——”

宴中人皆行跪拜礼。

“免礼。”李洵随意抬手一挥,朗笑言:“各位皆是我朝之栋梁,来日我大唐中兴还愿诸君勉励共行。”

而跪在圣人身后的李知,这才看清了那位青衫少年郎。

千人亦见,百人亦见。处众人处,似珠玉在瓦间。

不同于她在长安城中见到的任何一人,只站在那里,就令她分外地想去探究。

眼前之景倏然消退,李知从两年前的思绪中拉回,目又落在了谢愈的背影上。

“倒是少见先生饮酒。”她跟在身后微错开一步,轻声开口。

谢愈顿了一下,轻回望一眼,似乎是清醒了一些,等她跟上,便慢慢笑道:“今日特别,小酌也无妨。”

一浅一深的脚步伴着虫鸣,很快就走到尽头。

“就送到这里吧。”谢愈转过身,面上有些酒气熏染的浅绯。

藏于云层中的勾月不知何时冒出,薄色下漏,映得那双眸子却是清亮。

“我走了。”

他低低开口。

李知紧攥着指尖,只无声点头。

月色愈发皎白,那道颀长身影,拉得很长。

立在门前女娘,望着坊道上远去的素衫,心口蓦然升起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

转瞬,便成为启齿的勇气——

“谢清让,一路青云!”

女娘的话顺着微风而来,上扬的尾音如空谷清雾,扰乱了夏日的一丝燥意。

谢愈脚步驻在原地,任清风吹起衣摆,鼓动荡漾间,心尖却似琴筝暗拨。

他想转身时,才发现,唇边,是怎么也压不住的笑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