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祯离开不一会儿,郑颂宜门外响起了敲门声。
“颂宜啊,你在屋里吗?”
是庆奶奶的声音,郑颂宜撑着地站起来,拍去手上的灰,才发现手破皮流了血,她顾不上太多,理理嗓子,回问道,“我在屋里,怎么了庆奶奶?”
庆奶奶应了声,道:“噢…没啥事,家里蒸了点馒头,给你带了点。”
“好,稍等一下。”郑颂宜抹抹脸,对着镜子飞速整理了一下衣服和头发,用帕子把发红的脖子围住,去开了门。
“今天做好的,味道很好。”庆奶奶笑眯眯的把馒头递给她,看见脖间的帕巾道,“准备洗澡呢?”
郑颂宜接过,乖巧道,“嗯嗯,馒头好香,谢谢庆奶奶。”
“客气啥。”庆奶奶摆手,看着屋里漆不免疑问,“怎么不点蜡烛,是用完了吗,要不要我去拿些给你?”
郑颂宜摇头,“不用不用,我……我刚换蜡烛,正要点上呢。”
庆奶奶点头,“好好。”正要转身走,却乘着微弱的月光看见了郑颂宜通红的眼睛,“哎呀,你怎么了,眼睛这么红?”
郑颂宜眼神有些闪躲,“方才…方才找蜡烛的时候一只小虫撞到眼里了,这才红了。”
庆奶奶关切的嘱咐道,“洗澡时用清水洗洗眼睛,能舒服些。”
郑颂宜低下头,眨眨眼,“好嘞,我一会就去。”
庆奶奶点头,“好孩子,那你快去吧,我回去了。”
“好,庆奶奶慢走。”
郑颂宜关上屋门,面上的笑褪去。
她将手里的食篮放在桌边,如游魂一般点了蜡烛后,沿着桌角慢慢蹲下环抱住自己。
夜色浓重,蜡烛微弱的光渐明渐暗。
——
几近半夜,都城的街市从热闹逐渐回归安静。
一间寻常客栈里,周祯轻车熟路的在楼道里穿梭,摸进一间厢房,直奔书柜处。
他旋转书柜中的一块木板,对面的墙打开了一个门。
周祯三两步跨入,刚入秘道他顺势抬手拍了下墙上的砖,秘道门旋即关上。
秘道里面的路错综复杂,周祯经过两个岔路,又拐了几个弯后,面前出现了一个木门,面前出现了一扇木门。
木门看起来古普,像寻常的厢房门。
周祯打开门,一位少女的脸庞映入眼帘。
“怎么回来的这样晚?”少女杏目里满是担忧,又透出几分好奇。
周祯一笑,将门合上,揽过女子的柔腰,女子的不安瞬间消散了几分,顺势往周祯身上贴去。
周祯叹了口气,“皇后不是原来的皇后,郑氏也不是原来的郑氏,只有你——”
周祯笑了笑,低头凑近怀里的女子,“还是朕原来的丽妃。”
吴乔丽闻言,笑的妩媚,“当然,只有我对殿下不离不弃。”
“是啊。”周祯应着,心中却有几分惆怅,萧暮那边只要稳住萧父,一切好说,但郑颂宜的不配合,是自己这一世的变数,也可能会是灾难。
“殿下,那我们接下来怎么办?”吴乔丽阴狠道,“既然郑氏不肯入都城,反正远在天边,不如直接……”
“不可,她还有用处。”周祯出言打断,“起码,到辛河之战,她都是有用处的。”
“那派人盯着岂不是更放心些?”吴乔丽问道。
周祯叹了口气,“可是,咱们现在能用的人太少了,你父亲那边的几个人派去盯着将军府和宇辰王府,哪里还有人手。”
“我明日和父亲说说,叫他再招买些人。”吴乔丽叹了口气,“现在还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重生了,殿下可要小心筹谋。”
周祯思索着盘算道,“前世我登基最大的阻碍是太子和陆淮习,其他人都是墙头草,见我得势了,纷纷示好,不足为惧。”
“偏偏啊,太子和陆淮习并没有重生。”周祯笑的得意,“太子啊太子,居然真的信了父亲要他自刎,心甘情愿赴死。”
吴乔丽点头,又想到了什么,继续道:“还有宇辰王,殿下别忘了。”
“自然忘不了他。”周祯冷笑,“前世竟然没发现他的野心如此大,这次会提前料理了他。”
“宇辰王看起来不问政事,一副窝囊像,没想到能干出谋反之事!”吴乔丽愤恨道,“害得我与殿下早早丧命!”
吴乔丽补充道,“殿下可别掉以轻心,徐道长说宫中和陆将军府的方位有重生之气,多多探查才是,以防……”
“陆淮习应该没有,今日见郑氏,她十分震惊,仿佛以为只有她自己重生了。”周祯回忆着。
“前世,她与陆淮习六年夫妻,最后以那样的结局收尾,我要是陆淮习,只怕恨不得把郑氏千刀万剐,”周祯顿了顿,“可是,你父亲那边的来人报陆淮习还是痴心郑氏,他独自回都城时你我都看着了,一副没能抱得美人归的失魂落魄相。”
吴乔丽听他这么一说,觉得确实有道理,“那…兴许是他府里的人重生了。”
周祯点头,“所以,一定要郑氏入陆将军府,若是重生之人心向着陆淮习,那势必容不下郑氏,我们等着看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