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感受到凉意,此时陈昭的体温偏低。
江上清说:“从半夜就开始闹肚子,跑了七八趟茅房。”
“这事和黄山有关?”于知乐问,分出几分心思在商城买药。
下一秒,装着白色粉末的毛细管出现在她的掌心。
“嗯,趁着没人进了院子,离开时被我看到了。”江上清回答,“怕他有关系,索性让他去不了。”
霍天和特地来通知,很多人都以为陈昭有门路,想通过他提前打点招人的干事,被严词拒绝很多次才死心。
于知乐到桌前取水杯,不着痕迹地把药粉撒入温水中,摇匀,递给陈昭。
“喝玩热水,再去睡会。”她看着陈昭喝完,才离开。
两人很快追上大部队,简单讲了陈昭的情况。
因为这事耽误了十几分钟,他们成为最后一批到达的副业组。
一进大集,于知乐便发现南侧的酱摊又变回了桃花村的摊子,他们还增添了不少人手。
“大家打起精神,要背熟我们外送的规则。”徐宇在给员工动员。
看到桃花村的菜单木牌,海隅村众人的表情像吃了苍蝇一样。
桃花村一字不漏地抄了海隅村的菜单,连张文心的字体都仿了过去。
“学人精。”张文心故意提高音量。
徐宇听了她的话,表情嚣张,眼神中的挑衅意味十足。
“摆摊。”于知乐拍了拍张文心的肩膀。
于初月安慰道:“别生气,你就让他们嘚瑟一会,等会他们就笑不出了。”
“月月,抽个好位置,气死他们。”张文心哼了一声。
于初月点头,帮忙去搬东西。
这边灶台、桌椅才摆开,桃花村生火煮起泡椒粉。
泡椒那独特的酸辣味道在大集上空扩散开,乍一闻起来,味道与海隅村的相差无异。
然而,随着小李煮粉时间的拉长,咸味逐渐占据上风,掩去了其中的酸辣味。
张文心在于知乐身边学了一个多月,虽说厨艺没多大增长,但嗅觉能力上了一个台阶,品出些门道。
“看来,学人精没学到位啊。” 她狡黠一笑。
葛小菊憨笑道:“我觉得他们的味道没有我们的香。”
张海梅和张灵不约而同地点头。
这时,工人们陆陆续续走入大集觅食,一部分人直奔海隅村的摊子,熟练地点自己爱吃的粉。
其中不乏自带饭盒打包的人。
“泡椒粉,正宗的蜀省泡椒粉,香辣开胃,只需两毛钱。”徐宇开始吆喝。
他的吆喝声吸引了一部分人的注意,在摊前停住脚步。
在他尽力游说下,客人也坐满了桌子。
“妮儿,这次大集没有新玩意啊?”老食客点完单,熟稔搭话,“国营饭店可是一周上一道新菜。”
“下次大集不卖泡椒粉了,增加香辣鱼粉。”于知乐应声,“保证符合您的口味。”
她记得住每一个熟客的口味,眼前这位大姐最好香辣口。
“欸?我就好泡椒这一口,不卖了啊。”另一个客人路过,加入对话。
“叔,您不用担心,想吃可以来我们摊子买底料回家煮。”张文心大声道,“五毛钱一罐,一罐能放好几天,够煮四五次。”
桃花村几人听到了她的话,表情很不好看,徐宇直接黑脸。
张文心瞟了他们一眼,继续预热:“每次大集只卖五十罐,先到先得。”
“那我下次得早点来。”大叔非常感兴趣,“五毛钱,一家四口吃上两顿就很划算了。”
其他客人也听见了四人的对话,议论纷纷。
说话间,桃花村的第一批粉端上了桌,漂浮的红油让客人们食指大开,迫不及待地动筷。
有些人觉着味道不错,有人吃得直皱眉头。
一整个高峰期,徐宇卖力地宣传,甚至让人跑到入口吆喝。
价格优势为他们吸引了不少的顾客,但海隅村凭着过硬的口碑还是干得热火朝天。
八点半过后,蓝色身影逐渐在大集退场,赶集的村里人纷纷涌入。
没一会,桃花村的摊子坐满了人,显得海隅村冷冷清清。
“一碗泡椒粉,记账。”
“两碗酸辣粉,记账。”
“炒河粉,加三个鸡蛋,记账。”
嘈杂声传到于知乐等人耳里,张文心直接笑出声。
“活该,让他们上次用这个借口挑事。”她现在心情极好。
她的话音刚落,桃花村的人就吵了起来。
与此同时,小胡向她们走来,嘴上说着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