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寒英(柳宗元) > 第31章 世运(刘禹锡篇·结局二)

第31章 世运(刘禹锡篇·结局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刘禹锡接过道士递来的笔杆,在那首诗近侧新寻了一处地方。这些年他大都在伏案写公文、作诗文、编遗集,很少题壁了。不知是不是道士放水少了些,这墨有些稠密,写在墙上光亮如油,更衬得旁边的诗老旧起来。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是的,他又回来了,不过是他独自来,这回就要落款成“主客郎中”了。

道士替他捧过砚台:“先生这首写得也好,明日又要传开了吧。”

“我不知。”

刘禹锡笑了声,又看向他的眼睛,终是想问出那句话来。

“我记得李君本是儒生,给子厚赠过文,为何……”

“我猜先生也想知道。”道士摇了摇头,“我原想勤学考取功名,考过许多年进士科,无奈屡试不第。我家老母在十年前走了,兄长原在朝中任比部郎中,前几年被贬出京,在外过了四年才被调回来做侍御。”

“我幼时有过一段仙缘,自觉不擅科考,政局变得太快,做官也未必如意,本是无妻无子,没有牵挂,还不如入道求个清静。我兄长和侄儿侄女都劝阻过我,他流着泪……但我还是想回崇业坊,到这玄都观中。世上有这么多读书人,也该容得下我这入道的。”

他转头去看墙上未干完的墨迹,只能苦笑。

“有时我也会想起家里的模样,老梧桐树盖着我的屋子,我可以在树下读书。我听柳先生说,那棵梧桐是柳氏先祖种的,他家院中有棵梨树,应该也很美。”

刘禹锡不知道自己能说些什么,这又怎么能被简简单单地用“往梦依稀”、“人各有命”来概括?

就在他离开玄都观,往门内回首时才惊异地发现,他们相谈、题壁的那半个多时辰里,居然也没有一个人想踏足进来过。这座道观的确不似往昔了。

街上到处是要去看花的人,刘禹锡不知自己待会儿要去哪,就打算也依着人流一同看花。他没回长安看花的这些年用两只手也数不完,要是往年韩泰还在,必定要邀他们吧。

人流里话语嘈杂,管谁是欢喜,还是失意,都要准备去看花了。

他看着变幻的街景,好像是快到曲江了,崔群和白居易在信里也约过他到那去。那回唱和后,他就和白居易的通信更密切了,而且他们和元稹的关系都不错,性格都合得来。白居易应该也是爱看花的,光是在信里就和他说了好几回花。

刘禹锡也不懂自己在人流间怎么总想起他们,想也想得支离破碎,可能是太孤独了。明明哪都是要看花的人,但哪都不是和他一同看花的人。

他还是太孤独了。

“……听说今年杜相公家的孙儿也中了进士。”

他身前几个老翁在聊天,让他听得也好奇。

“这位兄长说的是哪位杜相公?”

“便是那岐国公啊。”

这老翁也是有趣,说话的语气就跟在街口说话本似的,还提到了他的老上司杜佑。

“看你一副文士模样,又笑得这么高兴,你家孩儿也中了?”

刘禹锡大笑道:“三十年前中过。”

老翁瞥了他一眼,也咧开嘴大笑,心想他这年纪也不过五十多,三十年前还只是个二十多的青年,说他自己中了还差不多,真是个痴人。

有个孩子就趁着这档口,提着个花篮走到他们面前。

“老人家,要买花么?”

“孩子还不会做买卖,下回啊,得去那些年轻人跟前问。”

那老翁抚过孩子的头,几个人又往前走去了。

刘禹锡看着花篮里的花朵,有他刚才没见到的桃花,也有曲江正盛的杏花,李花、玉兰、连翘……小小一个花篮,就盛了长安城的半个春日。

他迎上孩子期待的眼神,微微倾下身。

“好孩子,我想要一束梨花。”

孩子高兴地从篮中为他挑了最好的那束,洁白如霜雪,像柳家的那树花。

他捧起枝条,轻轻置于臂间。

花上沾满了春风的泪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