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穿越后考科举 > 第62章 县试(三)

第62章 县试(三)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榜单为圆形,谓之团案。

取在第五十名以内者为第一圈。圈分内外两层,外层三十名,内层二十名。

居外层正中提高一字写者为第一名。

只写坐号,不写姓名。

团案没有明确次第之分,正场合格者的名单排写成圆圈,以示不分次第。

李珩几人在团案上找各自的座位号。

考后,听罢李珩讲自己的试文和帖诗,李潇大为称奇,暗暗笃定李珩此次定能夺得正场第一。

因记得李珩的座位号,他下意识往外层正中看,果不其然那上面正是李珩的名字。

且看自己的座位号也在第一圈内,他拍了拍李珩,“我果真没判断错。”

李珩只淡淡一笑。

两人又去帮着找剩下几人的名字,最终在第二圈的末尾找到另两人,在第三圈的开头找到李大宝。

几人都暗暗鼓劲,互道好运后,并没有因此放松。

经过李珩昨日一说,几人都决定要参加接下来的四场考试。

名次倒不论,主要是多接触考题,且适应大考,增加考试经验。

几人住在一家便宜客栈。住宿钱包括伙食费全全由村里公费供给,可想而知,大家对几个孩子的重视。

李大成停了村里的工作来陪几个孩子应考,实际上几个孩子都很乖巧,做事压根不让他操一点心。

岁数大的李大宝虽然有十六岁,但李大成对自己儿子的德性十分了解,这孩子皮得很,皮囊下还是活生生一个小牛犊子。

要他说还不如李珩李潇叫他省心。

且不说,他就是放心,村里那伙人也不得放心,必须得有人来陪着这些孩子才行。

李大成主要是关注几个孩子的伙食,营养搭配,不咸不淡,又提醒他们注意休息,至于学业上的便爱莫能助。

为了省钱,两个人住一间客房,李珩李潇一间,李大宝和李大成一间,剩下两人一间。

正场完的那晚,李大宝叩响李珩的门。

夜阑人静,屋内灯光影射,白墙几道光影。

银白月光一泻,将李大宝的脸照得清楚。

他固执地低着头,眼圈红肿一片,浓密的眼睫根根分明。

和以往的李大宝全然不同,这让李珩不免担忧起来。

“外头凉,先进来吧。”李珩说。

李大宝只穿一件里衣,身形显得萧条,备考的阶段他显然是下了功夫,吃了好些苦头。

话语未毕……

只见李大宝咻的将头埋在李珩的肩膀上,竟然落下泪来。

只觉得肩膀处湿漉漉的。

“珩,外头是?”

是李潇的声音。

李珩回说:“宝哥。”

“……进来坐吧。”里头说。

一顿无言,时间仿若静止,地上的月光显得格外冰冷,毫无人气。

无声地哭后,李大宝擦过眼泪,红着鼻子,跟着李珩进去。

桌上摆放书籍还有一豆油灯。

李潇正在温书,看见李大宝的情况,明显觉察不对。

他给李大宝找来凳子叫他坐下。

李大宝静静坐下,拿出一个本子,对李珩说:“俺想让你帮我看看。”

他把自己在今日考试作的文又写了一遍在本子上。

李珩李潇二人以为他是没考好,而伤心。但是一想到他平日的性子,觉得李大宝不是因为一次考试就会落泪的人。

但由于他现在情绪低落二人也不好问。

无法只好陪在他身边。

李珩认真地看了看李大宝做的两篇试四书文和帖诗。

李潇则给屋内的火盆增添炭火,又给李大宝倒来一杯热水,然后便坐下挨着李珩看起李大宝的文。

李珩觉得李大宝写的试四书文,虽然文采一般,但是总体思路清晰,论证有理,破题规矩,格式也未错误,且看他的帖诗,也用上平日所积累的诗词典故,虽然语言稍显稚嫩,不过,过正场也即过县试定是无问题的。

“珩,你说吧,我的问题出在哪?都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自己琢磨不透,希望你能指点我。”

李大宝看出李珩的疑惑,主动说,眼神里满是坚定。

不知何时起,李大宝也不再珩娃珩娃的叫了。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三年时光匆匆而过。

往昔的称呼属于往昔,他们却随岁月向前。

李珩不紧不慢地将他试文的优缺点娓娓道来,怕他听不明白,又在纸上简要地列下几点。

诸如忌讳堆砌辞藻,思想空洞,无实际见解……

“懂了,俺说怎么会总觉得自己的文章飘飘然,原来是没有扎根于实际社会问题,只是一味地引经据典,倒显得文章生僻起来。”李大宝认真说。

李珩说:“考试就是用来发现问题的,宝哥,咱不着急,早日发现一个漏洞,早日花时间弥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