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农家女发家日常 > 第52章 做柿饼

第52章 做柿饼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边心里盘算着回家该怎么交代,饭桌的另一边就光盘算着,怎么把饭吃嘴里了。

……

小孩们夹兰母做的菜,都得站凳子上,不愧叫拔丝地瓜,实在是扎扎实实,那糖熬的,恨不得能立住一个人。

只见熬好的糖浆,在冷空气的加持下,又快速冷却成极细的糖丝,地瓜周围裹满了糖丝。

咬一口,扎嘴。

再咬一口,甜味顺着味蕾直冲脑门,能让人甜到心窝里。

小孩们最是喜欢这道菜了,兰芝瞧着就这道菜马上都要见底了。

“添菜是不可能的了,就算是都瞪着水灵灵的大眼睛看我,也不可以哦。”兰芝被那堆眼神盯得实在是没辙了,只好开了口。

小孩们的计划彻底歇了菜,又奋而转向其他菜。

过了小半个时辰,这顿饭才算是吃完。

那锅碗瓢盆,全都被蒯的干干净净,兰母是乐的眼睛都瞧不见了。

女工们吃完饭一起搭伙把灶房里该洗涮的洗涮了,这又半个时辰过去了。

大人们呢,还想着让他们休息休息,可一个两个吵着闹着还要玩儿,没法子,只好让他们都一起来晒柿饼。

这晒柿饼呢,这个天气正好合适,刚好晒完还可以给各家分分。

说走就走。

一大群人也不说歇上半个时辰,直换了身轻便的衣衫背上背篓,就出发了。

他们要摘的柿子在村东头麦田边上,那颗柿子树啊,少说也有四五十年了。

碧绿的大叶片已然脱落,只留树干和柿子挂在树上,红艳艳的柿子,密密麻麻的挂在树枝上,一颗颗小圆球宛如红灯笼一般。

柿子在高处,兰芝他们专门搬来了梯子,可有些在村子里野惯了的孩子,他们可不怕高,直接顺着树爬了上去,腰间还专门系了口袋来装柿子。

这些孩子里,当属李峥爬的最快。

只见李峥双手双脚环抱树,顺着树干找到能站立的地方,就开始摘柿子了。

李峥先是摘了硬的柿子放在下边,有青的有红的,大小不一,一会左边窜窜,一会右边蹦蹦。

下边看着的一大堆人也想上,可惜爬不上去,只能在树下“指挥”着。

“摘那个红的,摘红的,李峥,那个肯定好。”楚慕灵在树下着急的跟李峥说。

“还有右边那个大的,那个最大了,我要做最大的柿饼。”玉昭也跟着说。

李峥在树上听的明明白白的,摘了楚慕灵说的那个最红的柿子后,小心翼翼地放在了口袋里。

而对玉昭呢,则是先看了玉昭一眼,手绕过了那个最大的柿子后,直接摘了后边那个最小的柿子。

这可让小玉昭急了。

“不是那个,不是那个,你摘错了,那个是最小的,李峥。是旁边那个啊。”玉昭急得在树下蹦蹦跳跳的。

李峥哪儿能听不到啊,可他愣是装作听不见似的,就是不看玉昭,当然啦,那最大的柿子自然也是不能够摘的。

小玉昭在那边急得团团转,可又没办法,那水汪汪的大眼睛眼见就要沁出水了,李峥虽没正眼看,可余光一直瞅着呢,见把人快要惹哭了,赶忙开口,“玉昭,看,摘了,摘了最大的柿子给你。”

说完,就麻溜的爬到离地面最近的一个树杈,给玉昭把最大的柿子扔了下去。

这边是边玩边摘,另一边,可就是实干派了。

就这会儿功夫,已经摘了满满三大筐了,有青的有红的。

兰芝看着已然够够的了,剩下的,就留着吊到自然熟吧。

这不,一群人浩浩荡荡抬着东西回家了。

剩下的功夫,小娃娃们就不大能插得上手了,女工,丫鬟和小厮们给带着去村里四处玩了玩,只留了大孩子,兰芝,林平之,兰母在家做柿饼。

这柿饼的制作简单,一大堆人分了工就开始了。

首先是挑选柿子,这柿子一定要挑好了,才能进行接下来的步骤。

柿子,不能太软,不能太硬,太软的不好削皮,太硬的不好晒只有恰好的柿子才适合做柿饼。

兰芝带着孩子在那削皮,边削边嘱咐:“果蒂要留在柿子上,削的皮不要太厚也不要太薄哦。”

兰芝不怕孩子们削到手,只因啊,有了这削皮神器。

这削皮神器是村中一个老木匠发明的,一个三脚架,一个用木头做的滚轴,侧边插入刀片,滚轴的边上安了个把手。

孩子们只要把柿子插在刀片边上的一个固定轴中,然后摇动把手,刀片自然而然就会把皮一圈一圈削下来。

一炷香的功夫,足足可以削三四十个,不过兰芝不让他们贪快。一个人摇动把手,一个递柿子,还有一个人专门放,收柿子。

削好了的柿子则需要晾晒。

晾晒同样也需要条件,挂在通风干燥,不要太阳直接晒,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才能让做的柿饼外皮哏啾,内芯软糯。

孩子们小心翼翼的将柿子一个一个挂在吊绳上,手都是翘着兰花指挂的,在挂的时候,呼吸都放慢了,生怕碰掉那柿蒂。

只是这柿饼今儿肯定是弄不好的,他还需经过风干,软化,捏型,捂霜这几个步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