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兰馨懂事的发言,路熹茗又是一阵心疼。这么小的孩子,就要体验离开家乡、与父母分别、寄人篱下的生活,就要小心翼翼地看着别人的脸色过日子,这不由让她想起了曾经的自己。
或许只有让她和父亲相聚,她才能真正地做回自己吧。而其余那些被迫从原本的生活中离开的人们,又该怎么开始他们的新生活呢?
念及此,路熹茗转过身去,牵着兰馨,穿过了几条石板街,进了锦南城有名的糕点铺买了一大盒精致的梨花糕,她打算带着这不算贵重的礼物去登门拜托张晏收留兰馨几天。原本,她盘算着或许能带兰馨一起去找苍鸣,但在回忆起望秋岭的恶劣环境后,她觉得或许兰馨还是待在乐阳城比较好。
回到乐阳城的第二天,她带着小姑娘去到了张晏的医馆。张晏新收的一个女徒弟见到兰馨,喜欢得不得了,还没等路熹茗捧上礼盒,便兴高采烈地拉起了兰馨的手,念叨着要教她识药。兰馨怯生生地点点头,小声说了句“谢谢”,那女徒弟见兰馨如此乖巧,嘴角咧得更开了,连连说着类似于“姐姐给你买好吃的”的话。
见到有人愿意以善意待她,路熹茗暗暗舒了一口气,她和兰馨约定好一周后来接她,又对张晏深深鞠了一躬。张晏没有问这孩子的来历,只是摆了摆手,让她不要这么客气,又问了几句关于秦昭然的事情,便带着兰馨走进客厅去了。
捏着前一日下午开好的通行证,路熹茗再次来到了租车的地方。兴许是被长老会征用的马车依旧没返回乐阳城,而百姓们出行的需求却未减少,因此驿站剩余的马车价格相比于前日,又飙升了几百到一千贝吉。
“租不租?租几天?”驿站的人已经认识路熹茗了,见她来了也不费口舌,言简意赅地问了两句便又低头做事去了。
路熹茗让他稍等片刻,出了驿站,坐到门口的一个小石墩上,清点起自己所有的积蓄来。那日送她离开前,魏寻试图将他身上的一半积蓄都给她,但被她拒绝了。
魏寻坚持要她收下,但明显路熹茗更倔一点。魏寻不想和她吵架,趁她不注意,将钱塞到了她的包里,可路熹茗显然也不是吃素的,很快便发现了他的小动作,将钱塞了回去。
“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一张一张数完身上的纸币后,路熹茗总算对自己的财产有了了解。面额五十贝吉的总共有三十四张,而面额为一百贝吉的仅仅只有十张。按照一顿饭五到十贝吉来算,这些钱倒是能撑上一段时间,只不过如今她还有兰馨要养,一千一辆的马车已经是她无力承担的开销了。
在她前几辈子还是公主的时候,她好像从来没有操心过诸如“明天的饭到底还能不能吃上”这种问题,可她也明白,她曾经的阔绰和富余,却是来自于每一个在思考“明天能不能吃上饭”的人们的辛勤劳动。
把钱叠好放回钱袋后,路熹茗对自己说:“那就走过去吧,我走得快一点,说不定还能在日落前走到望秋岭,找家便宜的店歇一歇。”
上次带兰馨逃离车队时,她发现当个野人在树与树中间晃荡明显比走路速度快多了,从此她的念力又多了一项技能——赶路。至于优不优雅的,那不是她此刻该考虑的。
她学着魏寻的模样,把乐阳附近通向望秋岭的路和树林全部誊抄在笔记本上,确定好方向后,便走进了最近的一片树林。她用念力抓着树枝荡一阵,等到胸口因过度使用魔力而发闷的时候就停下来走走,抓起干粮啃两口,歇上小十分钟,随后再次荡了起来。
在她循环往复这种行为模式到第十五次时,她终于来到了望秋岭的地界。此时已黄昏,走在路上的行人都加快了步伐,朝着山下唯一的客栈进发。
路熹茗站在立着指往三个不同方向指示牌的路口,陷入了沉思。这三个指示牌分别指着“洛京”、“望秋岭”,和“望秋岭”。倒不是因为制作指示牌的人粗心写错了,或者是单纯坏心眼,就想着让路人迷路,所以写上两个重复的“望秋岭”。这两个指向不同方向但同一地点的路牌,其实是有实际意义的。
位于西北面的望秋岭低矮,与其说是山,不如称之为丘陵。西北岭常年郁郁葱葱,地势平缓,鸟语花香,吸引不少洛京及其附近的人们前去登高赏景。而因其气候宜人,山腰处倒也有不少私人豪宅。
而南面的望秋岭,则是另一副景象。南面有座高耸入云的山峰,从山脚下根本看不到顶,似是同天空连接在一起般,又像是从天而降、刺向人间的一柄匕首,不管是在白日里,还是在夜幕下,远远向其望去,都能瞥见它散发出的幽幽寒光。似乎“望秋岭”的名字,就是源自于这道经年不息的寒光。
这截然不同的两座山,都被称为“望秋岭”,或许只是因为那座险峻的山峰实在是名气太大,久而久之,附近一带的山,也都叫起了它的名字,又或许是人们对于无法征服的事物,总想着找个替代品,满足自己的征服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