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春晓 > 第62章 青萍(五)

第62章 青萍(五)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石如翠忙笑道:“这位是苏大人。”

陈宜一惊,两只袖子抬起了:“敢问可是新上任的苏巡按?”

苏晓将陈宜打量了一下,长身玉立,相貌清俊,看衣巾是个读书人,点头一笑:“我是。”

细雨仍纷纷,衙门口,文德至抻着颈子,东张西望,一眼望见苏晓,匆匆小跑迎去:“苏大人回来了。”

苏晓脚下不停:“谁来了?孙尚书他们?”

文德至笑道:“苏大人真是料事如神,孙大人与余大人听闻了早上的事,特来看望苏大人的。”说着撑开了伞,举到她头顶。

苏晓向上看了一眼:“你自己撑罢。”

伞仍挡在她头顶:“怎么能教苏大人淋雨呢,着凉了可怎么好。”

苏晓看了文德至一眼,笑道:“不要紧,京城的风雪,可比这大得多了。”

文德至脚下一刹,未几,收了伞追了上去,不再开口了。

孙余两人等在厅内,一看见苏晓,双双立起,一唱一和,先叙关切,再行夸赞,最后又一表为朝廷办事之决心。

苏晓默默坐着,她的设想,是这两人好歹会想着从大商户那里征一批欠下的商税,不想是铤而走险,使了个欲擒故纵,火上浇油。

二人发挥完毕,苏晓笑道:“孙尚书,余御史,我的题本还没递呢,二位怎么就先收上税了呢?”

孙时通叹了口气:“上回听了苏巡按的话,我等也是又惊又愧啊,忙教人去摸排了,只是,底下人倒有些办事不周了。”

余秉良摇了摇头:“苏巡按,事委实是难办的,我们都期望令行禁止嘛,难呀。”

孙时通又叹了声:“苏巡按初来,恐怕不大清楚南直隶的情形,刁民委实太多了,商税这事,看来还是得从长计议啊。”

苏晓默了会:“缓一缓罢。”

两人相视一眼。

苏晓一笑:“我这里便没什么事了,事难办,便不敢再打搅二位办事了。”

两人又笑呵呵罗里吧嗦几句,起身告辞。

苏晓在蒙蒙雨中走去后堂。

有车邻邻,有马白颠。泛彼柏舟,亦泛其流。

第一句是《车邻》首句,《毛诗》以为全诗是在称赞秦仲公,第二句是《柏舟》首句,《毛诗》以为全诗是写仁人不遇。

这么两句诗放在一块,是什么意思呢?

虽有明主,贤能臣士依旧不遇?

这种慨叹他不会发,何况这么平白无故抛出来。

到了南京,不光明正大差人来巡按衙门找她,方才也不露脸,都是不想惹人留意。

所以,这是要另约个地方见?几时见?何处见?

这两篇诗,《车邻》是《秦风》首篇,《柏舟》是《邶风》首篇,皆是首篇首句,是说,诗句写了什么不要紧,位置才要紧?

《秦风》在《国风》中列十一,十一,是指第十一个时辰,戌时,正是黄昏,所以是人约黄昏后?

那么《邶风》列三,又是指什么地方呢?

苏晓想得入神,再一抬眼,不防文德至戳在跟前,唬了一跳:“你几时过来的?”

文德至笑容可掬:“苏大人,我才来的。”

苏晓点了点头,笑道:“来了几日,头一回落雨,倒比晴日另有风韵,你晓得,有什么最好看雨景的地方么?”

文德至越发捉摸不透了,眼看着事情办不成,还要出去赏雨?

“哪里最好赏雨景,小的还真不清楚,不过据小的想,秦淮河赏雨,定是好的,此外,还有清凉山,莫愁湖,雨花台,桃叶渡,也都是好的。”

秦淮河,凡知南京者,皆知秦淮河。

苏晓展眉一笑:“秦淮河我倒是游过一次,记着桥不少。”

文德至掐指道:“从东水关入城,有利涉桥、文德桥、武定桥、南门桥、新桥、上浮桥、下浮桥,七座呢。”

黄昏了,雨还落着,武定桥边,游人却不减兴致,依旧熙熙攘攘。

桥边柳下,系着一个乌篷船,船首,竹伞水色衫,似乎是等了许久了。

心没来由地跳快了几分,苏晓捧着碗,连灌了几口茶水,清了清嗓子。

“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顾允回过头去,绵绵雨丝织在波光上,灯火烂漫的一双眼,盛着笑向他望了过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