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是,果真是虎父无犬子,叶家一门忠骨也算是得以慰藉。”
“南国有叶帅,陛下与我等皆安。”
“是啊,是啊。”
叶轩大捷的战报一封接一封传回都城,北狄一退再退,谣言风向大变满是称赞叶轩的声音,更有甚者称叶轩为南国战神,朝中开始有了召回叶轩的声音,尤其是以御史台为首的老臣。
“陛下,眼下北狄已无力再战,边境百姓也需休养生息,臣请召回叶轩。”
周述刚说完,杨艾甩袖而出:“周大人是去往北境看过战局了?还是亲历过战场?战场之上瞬息万变,岂是周大人说北狄不战便不战的。”
“叶元帅骁勇,北狄节节败退,逼得太紧难免北狄孤注一掷,到时受苦的还是边陲百姓。”
“怕什么,打得他跳不起来就是。此时不乘胜追击,任由北狄休养生息,日后周大人能保证北狄不会再犯我南国边境?”苏谦向来直言不讳,当年若非随便考考就得了个状元还封了官,现在还待在尚书位上,否则他年轻那会儿早就投军去了,哪里用得着天天在这朝上跟这群老顽固玩明争暗斗。
周述的学生杜进辩驳道:“苏尚书说得容易,打仗是要银子的,战争一日不止,国库迟早空虚。”
“杜大人此言,是否问过我户部?是宁王爷母家南宫氏的税银交得不够,还是南境粮仓不够充实还是上供的不够多?还是哪个地州没交税银闹了天灾?几个月前斩了贪官没收的贪银冲入国库,银子且先不说,太子殿下执政期间还命我户部重查各地粮仓账目,查看西北矿场,兵器火药样样不缺,敢问杜大人口中空虚二字何来?”李牧在这种场合一向是不吱声的,但说到他户部的账目上,这怎么能忍。而且被瑄帝诓来的南国首富林家的家产,他还没说呢。
“陛下......”
不等周述再说话,瑄帝抬手:“御史台请命急召叶轩回朝,是真为百姓着想,还是,想要效仿慕容袭,杀将叛国。”
“陛下息怒,臣绝无此意!老臣只是为了陛下的江山社稷着想。”周述连忙跪下。
“社稷安稳全靠诸卿扶持与边陲将士,御史台今日陈情,寒的可是边陲诸将的忠心。传朕旨意,即刻起若还有扰乱军心者,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陛下圣明。”
散朝后,有几位大人与孔瑞海一道走。
“近日不知是从哪散出的谣言,刻意将叶诚的死拿出来与北境战况混为一谈。”
“有此事在前,叶家只要拿了兵权,始终是让有些人不安心的。”
“故意挑拨之人必定心怀不轨,我等在朝中还是要替叶轩看着些才是。”
孔瑞海在旁边听着没说话,周述将他叫住:“孔相留步。”
几位大人看了眼周述皱着眉,见他们有事要谈便行礼退下了,周述上来行了礼问:“孔相,今日之事...”
“周大人,今日之事陛下没有下令惩处,你也就莫要再提了。”
“可是叶轩手握三十万大军,孔相当真就不担心?”
“担心什么?担心叶轩调转刀口兵围都城吗?”孔瑞海叹了口气:“你历经两朝,怎么还看不明白,若是叶轩想,今日在朝上坐着的就不是陛下了。”
周述沉默,孔瑞海问:“今日之事,究竟是你自己多心,还是从哪儿听来的消息。”
“北狄第二次退兵时,我在家中收到一封密信,信里写了句话,是:北有狼星,江山易主。我当时疑云的狼星是北狄的呼延氏,可没过多久都城就掀起了关于叶家的流言。”
龙瑞海问:“你都说是流言了,信呢?”
“在我书房。”
“此事不对劲,怕是慕容袭一党还有余孽留在京都,你速去拿了信与我去面见陛下。”
“是。”
好在周述没迂腐到不听劝的地步,马不停蹄的出宫了。
“孔相。”
“萧统领。”
“孔相还不回府?”
“老夫突然想起还有事要与陛下商量,萧统领这是下差了?”
“是,正要回府陪我那小侄儿。”
“萧统领先行。”
“孔相慢行。”
两人告别后孔瑞海在小太监的带领下朝着御书房去了,萧铮出了宫门府里人早早牵了马候在宫门前。
“将军,小少爷今日去了叶府。”萧铮以前是北境将军,府里人都习惯了喊他将军。
“知道了,过些时候差人去将小少爷接回府。”
“是。将军是要回府还是?”
“去酒楼买壶酒。”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