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斜洒其上。
连金色的光辉,都仿佛为之动容。
凭添了几分温暖之色。
告示上,字迹工整有力,磅礴大气。
字字句句,都透露着无尽的温情与决心。
也透露着书写之人,不凡的胸襟与慈悲之心。
告示乃张雪晴亲手所书。
“【广招天下流民,共筑安乐之城】
值此乱世,百姓颠沛流离,吾心甚痛。为解百姓之苦,即日起,安乐城特开仓放粮,广纳四方流民。
凡愿来者,直接落户,免费食宿,温饱无忧。城内各处设有工坊,发放工钱,可自选劳作之所,以工代赈,自力更生。
无论男女老少,皆一视同仁,共筑安乐之城。
望相互转告,速来投奔。
愿天下无饥寒,人间皆安乐。”
此告示一出,顿时如同春风拂过干涸的大地。
迅速在流民之间传播,引起了轩然大波。
消息一传十,十传百。
如同长了翅膀,迅速朝四面八方扩散。
消息越传越远,从邻近的村落,到遥远的山川。
一时间,无论是聚集在破败村落的流民群体,还是藏匿于山林深处的零散流民,都纷纷议论起来。
“嘿!你听说了吗?安乐城给流民们提供免费吃住,还能赚工钱呢!”
旁边一位衣衫褴褛的中年大汉,顿时瞪大眼睛,满脸的不敢置信。
“不可能吧?这样的乱世,这城主是傻的呀?还是有其他啥企图啊?”
说话的那人不乐意了。
“嘿!怎么说话呢!人城主是一位十岁的小姑娘,可她本领大得很!一个人就歼灭了城里所有的土匪呢!据说是天神转世,专门来拯救咱们的!”
“真的吗?就咱这样的命,还能遇到这样的好事?”
“千真万确!说是对咱们一视同仁,去了就能直接落户安乐城,和现有的城民一样,一起建设安乐城。咱去了,就再也不用过现在这样畜生不如的日子了。”
“哇!那这位城主,可真是位女菩萨呀!”
青年汉子满脸激动,仿佛已经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是啊,不仅落户、管吃住,还能干活挣钱,真是活菩萨转世!”
“听说安乐城里,农田的水不用费力去挑,水自动就会流过来灌溉呢!”
“天底下,还有这样神奇的事情?!”
“是啊!而且听说他们耕田,有个啥农具,一点都不费力气,还贼快!”
“哇!好想去啊!”
“那还犹豫啥?!咱立马就收拾收拾,赶紧去啊!”
“对对!万一去的流民太多了,安乐城接纳不过来,咱去晚了可就惨了!”
那些饱受着饥寒交迫之苦、在荒野中挣扎求生的流民们,顿时重新燃起了希望。
他们迅速收拾好简陋的行囊。
或携家带口,或孤身一人,踏上了前往安乐城的路途。
沿途之上,这个消息被不断地传递、扩散。
仿佛一股无比温暖的力量,在这寒冷的世间,蔓延开来。
*
安乐城外。
晨光熹微。
一条条由流民组成的长龙,几乎望不到边。
有工作人员不断穿梭其中,扯开嗓门,广而告之。
“来安乐城的流民们,可以先喝一碗米粥,再去登记信息处,然后去检查身体处,再去临时收容所,十二个时辰之后,即可进入安乐城。”
城外,用简易的围栏、麻绳和标识牌,清晰地划分成了不同的区域。
流民很多,但是却没有混乱与喧嚣。
大家都和乐融融,井然有序。
首先迎接流民的,是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米粥。
一排排简陋却整洁的粥棚。
一口口煮着米粥的大铁锅。
炊烟袅袅升起。
在晨曦微光中,氤氲成一片柔和的景致。
粥香四溢。
慰藉着每一位流民饥渴的身心。
每个粥棚前,都有几位身着朴素却面容和善的工作人员。
手持木勺,微笑着为每一位流民盛上满满的一碗米粥。
流民们顿时如获至宝。
有人小心翼翼。
有人狼吞虎咽。
一碗米粥下肚。
那温暖的米香,瞬间驱散了长途跋涉的疲惫与风霜。
每个人的脸上,都不禁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一位年迈的老者捧着碗,眼眶微红。
“这米粥真是热乎,暖到俺心窝子里去了!”
旁边的一位年轻妇人点头附和着。
“是啊,没想到在这乱世之中,咱还能喝上这样香甜又浓稠的米粥。”
边上,她的孩子也在一旁大口喝着米粥,一脸满足。
“希望以后天天能有这样好喝的米粥!”
“是啊!咱所求的,就是能填饱肚子,有个安稳的住处,足以。”
喝完米粥,流民们按照指引,有序地前往登记信息处。
一排排整齐的桌案上,摆放着笔墨纸砚。
一群身着统一服饰、面带微笑的工作人员,手持笔墨。
耐心地询问并记录着每一位流民的姓名、籍贯、家庭状况等基本信息。
这些记录不仅是他们身份的证明,更是以后他们在安乐城生活的新起点。
最后,工作人员会微笑着祝贺。
“欢迎,您以后就是安乐城的子民了。”
从此,他们不再流离失所。
他们是安乐城的子民了!
大家的眼中顿时闪烁着泪光。
“好!好!好!以后总算有了个归宿。”
“这信息登记得还挺仔细的,看来安乐城是真的把我们当自己人看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