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登记处紧挨着的,便是检查身体处。
医者们早已准备就绪,为每一位流民把脉、询问健康状况、检查伤口等。
流民们有些忐忑。
“咋还要检查身体啊?干啥用啊?俺没钱啊……”
一位维持秩序的中年妇女微笑着,耐心地向周围的流民解释。
“检查身体是为了大家好,一来有病情可以早点发现、早点治疗。二来,也可以避免有什么传染病会传染开来。”
“大家尽管放心,检查身体都是免费的。生病的人,安乐城也会免费为大家治疗。”
闻言,大家都觉得难以置信!
天上简直掉馅饼了。
不仅有免费的吃住,居然还能免费看病?!
“天底下,竟然还有这样的好事啊?”
“是啊!这安乐城,当真是好得没话说啊!”
“活菩萨啊!老天保佑!我们遇到活菩萨啦!”
有流感发热的,会专门转移到一个单独的住处。
医者会详细告知,开出药方,标上序号。
一份会交到药房,一份交给患者。
会有专人负责抓药、煎药、并送到患者手上。
患者可凭标了序号的药方确认。
其他流民,身体检查完没问题的,就会被领到不远处的临时收容所。
这些收容所虽虽然是临时搭建的,却也干净整洁、安全温暖。
对流民们来说,已经是很好的避风港了。
他们可以暂时安顿下来,稍作休息。
流民们一进来,就纷纷感叹。
“收拾得真干净啊!今晚总算能睡个好觉了。”
“这还只是临时的收容所,哎,你说,这要真进了安乐城,会给咱安排啥样的住处?”
“管它呢!能跟这里一样好就行!”
“我觉得,肯定比这里好!”
“嘿!急啥,明儿就知道了!”
十二个时辰之后,会再检查一次身体,如果都没有问题,便可以进入安乐城。
粥棚、登记信息处、检查身体处、临时收容所……
这样的流程不断重复着。
每一个环节都井然有序,没有丝毫的混乱。
忙碌而又温馨。
高效而又人性化。
表达着安乐城对流民们的深切关怀与温暖。
*
在张雪晴贴出告示的第一时间,周慧兰就暗暗着急。
奈何她忙,城主更是忙得不见人影。
夜色渐深。
好不容易看到城主回来,她急忙上前询问。
“城主,您这告示上写着,‘凡愿来者,免费食宿,温饱无忧’。这吃的简单,可这住所,在哪里呀?’”
“还有‘城内各处设有工坊,发放工钱。’这工坊,在哪里呀?”
张雪晴一边往书房走去,一边淡定回答。
“兰姨,我知道您担心什么,这住所和工坊看似还没影子,但我心中已经有了全盘的计划。”
周慧兰眉头紧锁,隐隐担忧。
“城主,告示一贴,流民们很快就会蜂拥而至。他们怀着满腔的信任和期待,要是来了,一看什么也没有,怕是会您的名声不利呀。”
张雪晴叹了口气,脚下步履却依旧匆匆。
“兰姨,这个我知道,可是没办法,外面越来越混乱了,我晚一天开城门,死去的人就不知道会多多少。”
周慧兰闻言,也不免叹了口气。
张雪晴随即展颜一笑。
“您别担心,关于住所和工坊的建设,我打算让流民们自己参与进来。”
“我们提供必要的建筑材料、安全培训和技术指导,让他们自己亲手建设属于自己生活和工作的家园。”
“自己给自己建房子,不需要任何费用,还有工钱拿,这不是很妙吗?”
周慧兰闻言,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
“城主,这……这个想法是很好!可这太冒险了!他们大多数人都没有建造房子的经验,万一……”
正说着,两人已走到书房门口。
张雪晴推门进去。
“经验是可以学习和积累的。如此,他们不仅能学会一技之长,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增强彼此的凝聚力,更能让他们从受助者转变为贡献者。”
“他们会用自己的双手,为自己和安乐城的未来添砖加瓦。这种参与感和成就感,是任何物质条件都无法替代的。”
见兰姨依旧皱着眉,张雪晴继续解释。
“住所和各处工坊的地址我已经选好了,接下来,我们要组织专业的木匠和工匠,对流民们进行培训和指导,确保他们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建造技能。”
“这些流民只是最普通的建筑工人,每一处,还会有专业的人,分别负责设计、指导、监工和总体工程等等。”
“同时,我也会设立监督机制,定期检查各处住所和工坊的建设情况,确保质量与安全并重。”
周慧兰紧锁的眉头总算舒展开来一些,但仍有一丝疑虑。
“可是,城主,时间紧迫,我们如何确保,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么大量的建造呢?”
张雪晴信心满满。
“时间确实紧迫,但正因如此,我们更需要发挥所有人的力量,让效率最大化。”
她从书架上取出几张纸,摊开。
“兰姨,您看,这些是我制定的详细的时间表和进度安排表,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不浪费任何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