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瑾看了一眼裴誉亭,双眸清亮,对老者点头道:“那便谢谢老伯了。”
裴誉亭也颔首算作致谢。
待老者歇了片刻,三人便出发向村子走去。
天蒙蒙黑,空中也没什么星星,风雪丝毫没有要停止的迹象。
“看这林子附近荒凉,我还以为没什么人住呢,没想到竟还有个村子在。”
“和城里相比,我们这村子自然是偏僻荒远了些。”
萧瑾腹中饥饿,又走了大半日,此刻脚步虚浮,有些体力不支。
感受到身旁之人的脚步凌乱,裴誉亭无声地递上一截小臂,萧瑾会意,投上感激一眼,而后将自己身上的重量靠上去了些,重新整理好步伐接着赶路。
三人走了半个多时辰,隔着大雪看见了前方星星点点的灯火。
这村子规模不甚大,但是家家户户的灯火却密集,细细看去住的人应也是不少。
“可算回来了,可担心坏老婆子了。”远远迎上来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婆婆。
“今日可是有贵客来家里了,你快去收拾收拾。”
瞧见自家老头身后的二人,老婆婆面上露出些喜色,“好嘞。”
由这老婆婆在前面引着,萧瑾二人很快进了一间客房。
“你们先在这稍作片刻,老婆子去拿吃的来。”
“多谢婆婆。”萧瑾落了座,连忙道谢。
老婆婆走后,房里再次只剩下萧瑾和裴誉亭两人。
二人皆抬眼打量着所处的这件屋子。
屋内炉火烧得很旺,屋子不大,桌椅床榻也都较为朴素,乍一看倒很有一番寻常百姓家的温情。
不多时,这老婆婆便端了饭菜来。
“你们慢用,不够吃了记得说啊,当自己家就成。”她笑得和善。
“多谢婆婆。”
放下餐食,老婆婆便转身出了房间。
萧瑾虽拿起来筷子,却迟迟没下口。
面前摆着一大盆清炖羊肉,一盘红烧鸡块,一大碗卤猪肉,一碟腌黄瓜和一份花生米。
见状,裴誉亭道:“公主也发现了。”
“这村子偏远,也并不见得蓄养家禽家畜,竟还能端出这般丰盛的一桌荤菜来。”萧瑾咽了咽口水,终是放下了筷子。
她接着道:“这饭菜里肯定有问题。”
“那便只能委屈公主再饿上一宿了。”
“这倒无妨,不误了正事才是要紧的。不知景舟是否也来过这村子,若他来过的话兴许还会留下给我们些线索来。”萧瑾将双手收下了桌子。
裴誉亭点点头,萧瑾与他想到了同一处,“方才在庙里景舟所指的方向也是向这村子。”
“我们尽量快些行动,这村子户与户之间离得很近,倒是也方便我们排查。”
“公主可还支撑得住?”二人氤氲在饭香中,裴誉亭的话罕见地多了些人情味。
萧瑾摇了摇头,“我无碍,只是地上雪积得厚,我担心我们二人出门留下了脚印会暴露行踪。”
“我去村中别的屋子看看,公主便先探探这户人。”
“好。”萧瑾颔首,裴誉亭武功精湛,独自一人行动起来方便些,他身法灵活,也必能减少些地上的足迹。
裴誉亭走后,萧瑾在这屋中翻找了一圈无果,端起烛台,轻轻推门进来隔壁的屋子。
看这间屋子的样式,想来应该是这户老夫妇的儿子和儿媳所住。
这屋子的陈设也极其朴素,萧瑾的目光落在了角落里的柜子上。
她伸手拉开这柜门,柜门一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副画像。这画像与庙中所见一般无二,正是红玉教所奉为神明的红玉神。
目光下移,萧瑾从柜中拿出了一个鼓鼓囊囊的布包。这布包裹得极为厚实,拎起来沉甸甸的,凭手感倒是像一件冬衣。
萧瑾将手中的烛台放在一旁,上前拆开这布包,露出了里面明晃晃的一角布料。只见这针脚细密,绣样也精致非常。萧瑾将布包完全打开,用力抖开了其间的衣物。
这料子分量不轻,一道玄龙盘旋其上,有直冲云霄之势。
是龙袍。
萧瑾心下一惊,红玉教竟还贼心不死,妄图称帝。
她快速将这衣服重新卷好,放入包中。
屋外的风声回响不停,由窗户缝里钻入,引得萧瑾身旁的烛台骤然一颤,几近熄灭,这火苗晃了好几晃,堪堪稳住身形。
萧瑾将布包系好,挎在自己小臂上,合好柜子,重新端起了烛台。
风发狠地刮着,就这般猝不及防地由窗缝中熄灭了整间屋子里唯一一丝亮光。
隔壁传来了敲门声。
“不知饭菜可还合二位郎君胃口?老婆子进门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