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一纸旧戏故人寻〔民国〕 > 第66章 第六十六章 大树无枝向北风,十年遗恨泣英雄(1)

第66章 第六十六章 大树无枝向北风,十年遗恨泣英雄(1)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我抱着报纸,脑袋里迷迷糊糊想着要与鸣渊好好探讨一下这篇《社会问题》,可想着想着却不知何时进入了梦乡。

我伸出手揉了揉惺忪的眼睛,抬手一看腕上的表,瞧见时针指向了下午四点,不过好在没一觉睡到天黑。

我摆开手随意摸索着,回想自己身在何处,完全清醒后,才发觉自己并未躺在沙发上,而是一旁的床榻。

“不对!我不会是在鸣渊的床上吧?这怎么得了!”我忙一个激灵翻身起床。

床边放有一双杏色软缎蝶纹平底鞋,我浅笑着,低头左瞧右瞧,端详了好一会儿。穿上鞋子后又忍不住在屋里来回走动,感受着平底鞋的舒适惬意。

我伸了个懒腰:“还是平底鞋来的舒服啊!”

风从玻璃窗中探入,将一张纸吹落在眼前。我隐隐约约瞧见一排英文,一时感到好奇,遂上前拾起纸张。

“certification of appointment?”

几个加大加黑的字母映入眼帘——WEST POINT,而左上角是该校的校徽,主要图案是盾牌,盾牌顶端则绘有一只张开翅膀的老鹰。

是美国西点军校,一所历史悠久,培育了无数军事将领和商界领袖的世界著名军校。

我陷入沉思,思索着眼前这个对鸣渊来说全新的选择。

少顷,我将这份录取通知书放回原位,穿好大衣后便下了楼。

唐暄端着一盘中式传统糕点,与下楼的我迎面相遇。

“若卿,你醒了?我正打算把这盘糕点给你送上去,又怕扰了你。”

我挠挠头,不好意思道:“一不小心睡过了头。”

她垂眸浅笑,又问:“脚伤好些了么?”

“不碍事,这会儿已经好多了。”

“也好,我们去亭子里坐坐。”她腾出一只手搀扶我,“来,小心点。”

冬日午后的太阳到这时已接近日暮时分,暖意在渐渐褪去,院子的各个角落也塞满了金黄的余晖,落到眼前的各大点心上,倒像是铺了一层诱人的黄油。

小小的一方圆桌早已摆满了各式糕点,不过却不是平日里能够在老上海见到的。

唐暄递给我一块糖麻花蜂糕,笑言:“我儿时是在北京度过的,那么多年了,最忘不掉的还是这老北京的糕点。”

“老北京人爱管糕点叫‘饽饽’,过年过节的也都免不了来几块,探亲访友也爱送京八件。但是这吃糕点的时令可是相当讲究,也就是‘不时不食’。”

她说完便笑着瞧我,我思索着,反应过来这“不时不食”的意味。

唐暄接着道:“正月元宵,二月太阳糕,四月玫瑰饼,五月五毒饼,六月绿豆糕,七月巧果,八月月饼,九月细花糕,十月芙蓉糕。”她看向我手中的糕点,“冬日便是你手中的糖麻花蜂糕和蛋黄酥,最后才是春节的蜜供。”

我低头瞧了一圈,发现桌上已集满了唐暄口中的四季糕点。

“北京的饽饽铺分‘汉民’和‘回民’两类,我虽是汉人,最爱的却是北京城的清真糕点,特别是那家广安门里的清顺斋,当真是百吃不厌。”

说到这,她不禁垂首一笑:“不瞒你说,我还自己动手做过他们家的喇嘛糕和槽子糕呢,奈何手艺实在不精。不过啊,这前门外大栅栏处聚庆斋的汉民糕点也是很不错的,桌上这些便是我托朋友从聚庆斋专门带回上海的。”

听唐暄这么一说,我反倒食欲大增,又夹起一块玫瑰饼往嘴里送。饼皮酥脆,内里玫瑰馅却软糯香甜,入口即是满腔花香。

唐暄笑意满满,为我盛了一碗冰糖梨汤。

我端起梨汤喝了一口:“唐暄小姐那时应尚为年幼,却有如此口福。”

“是啊,不过当时对老北京的印象,只有四个字——兵荒马乱。刚到北京那会,记忆浅,只记得街上到处都是背着枪的洋人,一个个凶神恶煞的。”

“那时候,大火更是连夜连夜的烧,这边火灭了,那边火又起了,明晃晃地简直亮如白昼,更不必说连日不断的枪炮声了,恨不得将北京城炸个底朝天。”

“一时间到处杂草丛生,一片废墟模样,今日万佛楼没了,明日前门楼子毁了......”唐暄摇摇头,笑容苦涩,“现在想起来当真是屈辱。”

我放下手中的汤勺,沉重不可言说:“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华,大肆屠杀城民,辱奸妇女,抢劫焚烧,可谓无恶不作。而清政府却再次妥协,委曲求全,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被迫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直接阻碍了我们这个国家的发展进程。”

我所说的不过是现代历史课本上一条条简洁精炼的话语,如今听来,却字字沉重鲜活。

“黑暗见多了,总是会渴望光明,可光明寻不到,只能尝一尝糕点里的甜,所以我后来也总爱缠着二姐带我到饽饽铺里买点心......”她蓦地顿了一下,仿佛触碰到禁忌一般,突然住了口。

唐暄沉默片刻后,转眸与我对望:“和你讲一讲有趣的事吧,我七岁那年,也就是光绪三十年,那时电影可是新鲜玩意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