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一纸旧戏故人寻〔民国〕 > 第57章 第五十七章 明月不解离人愁(2)

第57章 第五十七章 明月不解离人愁(2)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见状,幼宁连忙起身道了句:“冯校长。”

冯校长笑容温和,对幼宁说:“这几日辛苦你了,没有你,我反倒不知该如何走下去了。”

幼宁敛了眉说道:“教书育人本就是我一直以来的理想,帮助更多的女孩接受教育是我毕生所求,况且能与冯校长共事,是幼宁的运气。”

冯校长面上欣慰一笑,看向幼宁的眼神里充满了感激与欣赏。

不久,她望向我道:“想必这位便是林三小姐,常听幼宁提起你,说你不同于其他人,是一位思想先进,学识颇广的姑娘。”

我瞧了幼宁一眼,不好意思道:“是幼宁太抬举我了,我不过也是平庸之辈,没什么出奇的。”

冯校长笑了笑:“幼宁不会看错人。”

幼宁常和我提起这位冯校长,我也因此知晓冯校长本名为冯真,阜宁县人,其父是前清江苏按察使司官员。

冯真虽出身官宦,却乐于接受新思潮,提倡女子新学,力主女子解放。想到此,我不禁愈发敬佩起眼前的女子来。

而这所学堂原是一座节孝祠,是旌表节孝妇女的祠堂,如今被改造成一所女子学堂,倒是像极了对过去封建色彩的声讨。

冯校长留了我们一同用午饭,后来我又跟随幼宁一起到各巷各家寻找适龄女孩,劝说其入学读书。

只是没想到我以为轻松易行的劝说工作却会是如此艰辛,满腹长篇大论竟是连开口的机会都不曾有。

好几次,我和幼宁都还未来得及道明入学的细则,一些妇人才听见“女子入学”四个字便将我们赶了出来,更别提听我们谈论女子受教的重要性了。

好不容易遇见几户愿意对我们笑脸相迎的人家,可等我们滔滔不绝,苦口婆心说了一堆话后,主人却只是笑着摇摇头将我们送出了门。

“让我们家姑娘读书?你们安的什么心!女人家不学女工和家务,读什么书?你们让她以后还怎么嫁人?读那么多书以后谁敢娶她?还不得被邻里的唾沫星子淹死!”

我们被另一家的妇人毫不留情地赶了出来,她口中叫骂声不断,推搡着将我们往门口赶去。

幼宁被推得踉跄了一下,我急忙扶住她,心中随之升起不满,便朝妇人理论道:“难倒您认为女人天生就该在家相夫教子么?这就是女人生而为人的价值所在么?这未免也太轻视女人了!您也为人妻,不会不知晓女子在婚姻中所遭受的苦楚,如若可以选择,我相信没有哪个女人愿意依附男人而活!”

妇人身旁跟着一个瑟瑟发抖,不敢说话的小女孩,她紧紧扶住门板,睁着两只大大的眼睛,惶恐地瞧着我们。

瞧着女孩胆怯的眼神,我又道:“女子受教乃是大势所趋,当下教育就是女人唯一可以改变人生的选择!您没有选择的机会,难倒也要因此剥夺自己女儿的选择权么?”

妇人被我的话气到,顿时脸色发青,咬紧了牙关瞧我。

幼宁上前制止我,对那妇人说道:“夫人,打扰了。”

我愤愤不平,心中仍旧不解,为何同为女人,却将苦难的代际传递视为理所当然,而丝毫不愿意接受改变呢?

幼宁看出我的情绪,低叹道:“现在他们都将我们视作了洪水猛兽,不论说什么,都不愿意将女儿送到女子学堂读书。这几日,这样的场景我不知见了多少次,我当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闻言,我收起怒火,感知到幼宁这几日的心酸与不易,问道:“那你会放弃么?”

“不会。”她摇摇头,语气坚定,“我相信,没有什么是改变不了的。”

我心下释然,愈发敬佩幼宁。

朱窗半启,夜沉风寒,缕缕凉意透窗而入。忽地,冷风骤起,吹得木窗“啪嗒”作响。

我一面起身关窗,一面搓手取暖:“天气这样冷,不知道今年的初雪会不会来得早一些。”

幼宁坐在我对面,昏黄的灯光下映出她柔和的面庞,她停下手中的笔对我说:“估计快了,只怕这冬天会比往年还冷些。”

我笑了笑,在书桌旁踱起步来:“只可惜,我喜欢雪的美,却不喜冬日的寒。”

幼宁低头在纸上写着什么,她没瞧我,却笑弯了唇回应我:“这叫‘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她抬头看我,“不如改日我与你一同烹雪煮茶,既驱寒,又可赏雪,如何?”

我双眼一亮,拍手叫好:“好啊!雪液清甘涨井泉,自携茶灶就烹煎。一毫无复关心事,不枉人间住百年。〔1〕光是想想就觉得很有趣!”

之后,我重又坐下,与幼宁一起分列各家各户的名单,商讨着附近还有哪家适龄女子可以入学。

不知不觉,一个时辰过去了。我揉揉眼睛,瞧了一眼快到亥时的老座钟:“时候不早了,再不走,姐姐该担心了。”

幼宁闻言,开始收拾桌子,她拎起一旁的包欲与我一道离开。

我心下迷惑,就问她:“今日不在教舍歇息么?”

她并未停下手中的动作,只淡淡笑着:“你一个人回去我不放心,正好我也好久没回家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