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殿下她过于纯情 > 第5章 祭天

第5章 祭天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正月初八,祭天求福,为大吉之日。

弘德帝亲率朝臣与皇室宗亲自北晖门而出,前往京郊设坛祈福。

天才刚亮,阔二百余步的御街上,就已见殿前司数千兵卫沿途开道,严禁行人往来。至巳时,皇宫传出钟鼓鸣响三声,由武将护持,十二云骑拱卫的帝王卤薄,终于缓缓而来。车乘相衔,旌旗招展,鼓乐声几乎传遍了整座皇城。

銮驾之后就是皇太女的金辂,饰金的车架四马同驱,深青华盖,朱红梁脊,前后簇拥着东宫属官、翊卫与执幡执扇的十多名内侍。

顾妙冉一大早就在隔了两条街的丰乐酒楼里等着,她特意让掌柜留出了三楼朝北的雅间,倚着窗口,就能望见长长的仪仗与飘动的幡旗。

因为顾玉山那一番话,顾妙冉望向储君车乘的视线就没挪开过。虽瞧不见车内的人,却不妨她想起圣寿节入宫时,瞥见的立于御座下的纤细身影。

皇太女李允慈,是大梁皇后唯一的亲生女。顾妙冉一门心思钻营入宫,自然也打听过不少与其有关的消息。据传,李允慈出生前,佟皇后曾三次梦见凤引九雏,白鹿出洞。诞生那日,更有天降祥瑞,金云聚于皇宫三日才散。

顾妙冉比李允慈晚出生两年,没有亲眼目睹,不知所谓祥瑞是真是假。不过大梁百姓倒是坚信不疑,认为是上苍庇佑大梁,特意让帝星降世,赐福于万千百姓。所以,李允慈在民间的威望丝毫不亚于弘德帝。

李允慈六岁时,被弘德帝册立为储君,迁入东宫。也是同年,弘德帝不再允许除储君之外的皇子皇女插手朝政。因此,已经入朝参政的几位王爷公主全部被迫赋闲了。

在顾妙冉看来,这位皇太女的地位十分稳固。在外有百姓爱戴,在内得群臣赞誉,又有仁厚慧敏之名。往后,必然是一位留名青史的好皇帝。

只可惜,如今却被她和她爹盯上了。

她进宫一事若是谋成,皇太女身边就多了一位“妖妃预备役”,无异于白纸沾墨,明珠生瑕呀。

顾妙冉为数不多的良心隐隐冒头,一瞥系统,又被高飘的积分欠款压了回去。

太女殿下,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您就当我是您坦荡人生路上的一块小绊脚石,大步迈过去就好。

“小绊脚石”还不知道,她那过度宠溺女儿的尚书爹,作为一块更大的绊脚石,已经开始算计皇太女了。

京郊祭天的天坛有九九八十一阶玉阶,玉阶之上为祈天殿。皇帝入殿对神牌及其先祖配位上香献礼后,便轮到了储君上前叩拜。

案边等候的小道士取了三柱香,以香烛点燃后,毕恭毕敬地递到了李愿的手里。

李愿举着香,在蒲团上跪下,俯身刚要叩拜时,香忽然灭了。

当着诸神与列位先祖,和殿外文武百官的面,三柱线香无风而灭,一点火星子都瞧不见。

递香的小道士当即愣住了,被李愿平静的目光扫了一眼后,才顶着一头冷汗,拿回了灭掉的香。他回到案前,抖着手取了新香,这一次他格外仔细地将香燃透了,香头都烧着小簇的火苗后,才回身交给李愿。

然而,烧得正旺的香,到了李愿手里,又一次熄灭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李愿和小道士的身上,而后者直接承受不住跪了下去,额头抵着地砖,不敢起身。

李愿的眸色微沉,神情却还是温和的。她亲手将小道士扶起,安抚道:“无事,再去换香吧。”

小道士磕头告罪后,又战战兢兢地取了香,第三次递到了李愿的手上。他凝神屏息,心里默念着三清道祖保佑,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线香。可不幸的是,这回的香不仅灭了,甚至还有一支从中间断成了两截。

祭天的香连灭三次,祈天殿内一片寂静,殿外则响起了噪杂喧嚣的议论声。负责祭天事务祈天殿掌祀及礼部官员跪倒一片,连弘德帝都冷了脸色,雷霆君威压得众人不敢喘息。

眼看这番变故,就要误了祭天的时辰,大梁的国师玉源道长及时站出来解了围。他一边燃香,一边故作高深地解释道:“三香抵三灾,灾厄既过,太女殿下心性更明矣。”

语罢,将他点燃的三柱香呈送至李愿面前,李愿执香叩拜,终于没再发生香灭或折断的意外了。最后,又由玉源道长将香插入了铜鼎中,完成了储君进礼的步骤。

上完香后,李愿退回列伍前,垂下的眼睫遮去了眼底的情绪,听着渐起的奏乐献舞之声,若有所思。

香灭自然是凶兆,要么是神佛不受,要么便是她的心不诚。在有心人的眼里,不论是哪个缘由,都是她不容辩解的罪责,值得大做文章。

可她却不记得前世有这一遭。前尘记忆虽已逐渐模糊,可祭天三次香灭,并非寻常小事,她理应有些印象的。

她抬头打量起握着拂尘,一副世外高人状的玉源道长。心里没有对他出言相助的感激,而是思忖着,此人与今日之事有无干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