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武则天新史:仕女长歌:唐朝的女人 > 第232章 皇帝处置避重就轻 皇后夜宴善解人意

第232章 皇帝处置避重就轻 皇后夜宴善解人意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本来满堂朝臣都在悠闲自在的看着中书二令的内讧,想看看皇上怎么来处理这一桩“家事”,因为不管是杜正伦还是李义府都是李治力主提拔上的中书令,结果现在二人开始内讧,杜正伦弹劾李义府德不配位,联合中书侍郎李友益等人要罢黜李义府,李义府也是针锋相对弹劾杜正伦结党营私,霸凌同僚,这可以说是一桩丑事,也就想笑看李治如何处置这件事。

可是没想到这时候会有人站出来火上浇油,配合着杜正伦一起弹劾李义府,难道这一次并不只是中书省的两位中书令内讧?还有其他隐情不成?于是大家都把目光聚焦到了这个新站出来弹劾李义府贪赃枉法,结党营私,卖官鬻爵,以权谋私,祸乱朝纲的人。

众人一看原来是他?

李治看到此人则是眉头一皱,他不知道此人为何现在站出来和杜正伦一起弹劾李义府,难道是二人私下有勾连?这就是李义府说的杜正伦结党营私?可是这个人站出来可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这个人就是用密折弹劾李义府的人。

杜正伦看到此人能站出来支持自己也很是兴奋,有人附和自己就是好事,就算不能真的罢黜李义府,但能打击到李义府的嚣张气焰也是肯定的,看以后在中书省李义府还有什么脸面和自己一较高下。

李义府看着此人先是一愣,然后貌似恍然大悟,再然后就是愤怒,因为他听出这个人弹劾他所说的罪名怎么有些熟悉?这不就是李治说有朝臣密折弹劾自己的罪名吗?这么看来自己是误会杜正伦了,密折弹劾自己的人并不是杜正伦,而是此人。

要说此人是谁?给事中刘仁轨。

要说刘仁轨为什么会在这时候站出来弹劾李义府,一个原因是刘仁轨责之所在,给事中本就是监察六部,纠弹官吏之责,类同御使,二个原因就是刘仁轨性耿直,在太宗皇帝时就以直言敢谏闻名。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刘仁轨当初奉李治之命去调查李义府暗通大理寺丞毕正义私纳女囚淳于氏为妾的案件,虽然最后因为毕正义的自杀这件事成了一个死无对证的案件,这让负责调查的刘仁轨出力不讨好无功而返,但这件事里面的诸多疑点都被刘仁轨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样李义府就被身为给事中的刘仁轨重点关注。

然后刘仁轨就发现李义府诸多恃宠而骄,放纵家室贪赃枉法,卖官鬻爵的事,这才有了刘仁轨弹劾李义府的密折,刘仁轨这算是先跟皇上通通气,别说是自己突然一击把李治搞蒙了。

刘仁轨却不知道他的密折对于李治来说只是私下给了李义府一顿训诫,却让李义府误会密折是和他水火不容的杜正伦所为,这样反而引爆了本就面和心不和的中书二令,让二人有了这一场朝堂内讧的闹剧。

但在刘仁轨站出来之后李治心中暗说了一句“要遭”,因为李治并不想把刘仁轨弹劾李义府的事放到朝堂的大庭广众之下来办,李治还需要李义府,所以怎么可能对李义府公事公办?但李义府真的不争气也是让李治够气。

而李义府在反应过来自己是误会杜正伦也并不后悔,因为二人本就水火不容之势,但刘仁轨突然杀出来却吓坏了李义府。

在知道密折是刘仁轨所为之后,他和李义府之间算是结下了梁子,但这时候李义府来不及想怎么睚眦必报刘仁轨,而是赶紧把目光看向了李治,现在他的一切都捏在李治的手中,就看李治怎么处理刘仁轨对他的弹劾。

李治眼下的确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正如此前武皇后对他所言,现在李义府对他依旧是有用之人,他舍不得,也不能放手,但杜正伦和刘仁轨一起站出来弹劾李义府,自己也不能视而不见,这样做只会更可疑,会给人留下处事偏颇的话柄,思来想去李治就有一些急,因为他还想不到什么两全其美的办法,要是这时候武皇后在自己身边帮持一下就好了,因此也就有些气急攻心。

李治气急攻心之下捂了自己的胸口一下,但这一瞬间还真让想到了一个缓兵之计,自己虽然想不到办法,但可以用缓兵之计先安抚下此事,然后找武皇后商议。

思定之下李治捂着心口怒斥道:“胡闹,你看看你们现在这个样子算什么?拿朕的朝堂当成吵架的坊市了吗?你们是朕的朝臣还是街上吵骂的妇人?也不怕被人耻笑,有何事明日再说,今日先行退朝。”

李治说完就冷哼一声甩着衣袖离去,留下了目瞪口呆的朝臣。

杜正伦还算要些脸面,知道内讧不是什么长脸的事,也就对着李义府冷哼一声先行离去,李义府则是冷汗夹着些许庆幸,自己被弹劾这件事现在算不算过去?但眼前这一系列的事还是把他吓的够呛,就连杜正伦对他的冷哼都没有回应,而是把目光看向了刘仁轨,好个刘仁轨,居然敢密折弹劾自己,这笔账算是记在了李义府的账本上。

刘仁轨则是皱着眉头看着李治离去的方向,他之前用密折弹劾李义府就是想要给李治一个心理准备,李治应该已经做出如何处置李义府的决定才行,现在怎么就跑了?难道皇上就没想过处置李义府吗?如果是这样的话刘仁轨下定决心还是要把弹劾李义府的事进行下去,这就是耿直的刘仁轨,他却不知道自己已经得罪了李义府。

按照刘仁轨的人品就算知道自己得罪了李义府也不在乎,这就是他的风骨,李义府就是媚骨,生媚骨者不赢风骨。

其他不知内情的朝臣则还是以为这是一场中书二令的内讧的闹剧,就等着明天朝会继续看闹剧的续集,不知道皇上会如何处置此事。

李治退朝之后马上赶到了武皇后的立政殿,今天朝会上发生的事让他是又着急又棘手,他才下定决心保下李义府结果刘仁轨就把弹劾李义府的事拿到了朝堂上,这让本就一团乱麻的中书二令内讧更是乱上加乱,李治即恼怒于杜正伦和李义府的中书省内讧,连带着也对刘仁轨生上了气,这些臣子到底是给自己这个皇帝排忧解难的还是心头添堵的?好好地一桩庆祝苏定方打了胜战的事,就被这接二连三的麻烦事毁了。

在李治把此间事情告诉武皇后的时候,武皇后听的也是直皱眉头,刘仁轨密折弹劾李义府之事武皇后已经对李治分析了利弊,李义府此人是有很多德行上的不足,但他依旧是李治皇相之争一枚重要的棋子,这枚棋子李治现在还不能舍,可是谁能想到李义府在朝堂仇家众多,不但刘仁轨弹劾他,同为中书令的杜正伦也要弹劾他,这是犯了众怒,李治绝对不能视而不见,所以李治对李义府舍或者不舍这就是两难之地,难怪李治会马不停蹄的找她来商议。

武皇后思来想去就想出了一个以退为进的主意,于是在第二天的朝议大会上李治不等朝臣说话就示意内侍监开口道:“皇上有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